当前位置:八格格党>都市小说>月老志> 第774章 制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74章 制欲(2 / 4)

儒家讲仁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同类相食,视作人间惨剧。佛说众生平等,所以禁绝荤腥,‘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都是将恻隐之心推而广之。

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俑是陪葬的土偶,然而因为像人孔子认为这是不仁道的行为。当然用俑陪葬可能是为了代替活人殉葬,应该算人道的进步,只是还不甚彻底。

人参、首乌,像人而人吃之,人参果,和婴儿极为相似,唐僧辨认不出自不是老眼昏花,而是面貌太过相像。这还是地里长的,树上结的,草木和鸟兽吐哺阴阳两气,构成宇宙间的生灭循环。鸟兽以草木为食,鸟兽之间又有大欺小、强凌弱,一日寿元耗尽,无非是被蝼蚁所食,成为草木生长的养分。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但老子说的‘人道’实际只是弱肉强食的现象,是周天五虫所共有的,并非人道宝贵的地方。

人道中最可贵的是善恶是非观念,这是妖族、龙族望尘莫及,神族也要低首下心的地方。

人类浸淫于礼俗教化,一般是不会同类相食的。但是势利观念,利害关系未能扫除净尽,就难免沦于鸟兽的危险。

封神大战以后,截教分崩离析,四灵妖族和人类杂处,多有不同程度的人化。虽然有什么七大妖圣,不过是占山为王的性质,成不了什么气候。混迹于都市之中的大多谨小慎微,无能为害。但人类始终对妖族非常敌视,典型的就是法海捉拿白娘子一事,传奇小说,流传极广。

法海所本的就不是善恶是非,而是亲疏利害。白娘子行医救人,没有丝毫劣迹,如果以是非善恶来看,根本没有抓捕的必要。

人类的观念是非、利害、亲缘、势利兼而有之,情感和理智相互作用,所以很多时候出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现象。归根到底,是评判的标准不一样。

不过是非善恶有时候也不易论定,所以太史公说,‘言六艺者,折衷于孔子’。中夏二千多年来,固然是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善恶是非的人性是良好的教育、宽容的环境养成的。‘仓廩食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虽然是为一般人说的,世间本来就平常人居多,恶衣恶食还能克守道义的非圣即贤,绝世稀有。所以天灾人祸、社会失序,就容易出现同类相食的惨剧。

然而这还只是特殊情况,很多时候到不了天愁地惨的境地,许多人罔顾道义,作恶多端,这就是势利观念太重导致的。

长生不老,真是一种绝大的诱+惑,服食之法,再容易不过的法门。

用轻而易举的方法,得到梦寐以求的目标,做还是不做?

只要小小昧一下良心,咬掉修缘的脑袋,神不知鬼不觉,心动不心动?

修缘身体娇小,肌肤水嫩,看起来滑润可口,传说中的人参果大概也不过如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