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都市小说>月老志> 第514章 老马识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4章 老马识途(2 / 5)

莲香死力抱住朝云仙子的腰肢,惶然道:“公子,你快走。师叔她不会害我的。”

朝云仙子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手掌按在莲香的天灵上。凝而不发,盯视着明钦轻哼道:“小子,你要敢走,我就打断你的腿。”

明钦握定剑鞘防备朝云仙子突施辣手,眼见又成了相持之局。他虽不把朝云的话放在心上。却不想丢下莲香独自逃遁。

…………

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大约舍生取义是孟子的态度。不但凡夫习于苟且,就是道家大贤庄周、杨朱也多是不以为然的。

杨朱提倡贵生、重己,希望人人都洁身自好,和世间秽恶相决裂,也足以开创一个良好的局面。大约世人往往对待自己宽厚,对待别人苟刻,严重的惟以自我为中心,损人利己,无所不为。不知群己的界限。私德败坏,却腼颜出入官府,理民任事,贪赃枉法贿赂公行。

杨朱正是看到这些现象,在儒墨都讲究兼济天下、兼爱非攻的时候独提倡私德。教人自爱,在这一点上,儒家讲伦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劝’,墨家讲兼爱。‘爱无差等,施由亲始’。

可说是大同小异,只是因观察的不同实施的步骤有所偏差。

但是杨朱的后学从贵生、重己,一变而成为纵欲。享乐,所谓一毛不拔,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在《列子》中有一篇杨朱,全以这种思想充当杨朱的学说。列子是晋时的伪书,固无庸议。

其实贵己薄人原本就是世俗的常态。如果杨朱仅仅阐发这种俗念,哪有资格跻身贤者之列。

道家固然宣扬长生久视,但是不是说为了长生厚利什么猥鄙下作的手段都可以施展,对一切道德伦理都可以视作赘物呢?

有的人嘴上不承认,私底下却奉作金科玉律的。之所以会这样,乃是因为仙界久已浸透着惟利是图的风气。

社会的情景总是在一天天变坏的,古人所谓治乱相循,确然是一种客观规律。人与人之间在创造价值的时候或许需要相互合作,在分配财富的时候必然出于争竞强夺。

天下承平已久,生口越来越多,争竞日趋激烈,必然诈伪丛生,道德日堕。世人常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倒也并非无关痛痒的老生常谈,实在是一种必然规律。老聃盛称,小国寡民的组织形式。的确国小民少,则人与人之间需要互助,互助则诚信不欺,风气淳朴。

等到生口膨胀到一定限度,随着内忧外患、政治恶化,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衣食无着的流民,势必酿成变乱,引发战争。及到多数行险侥幸、材质卓异的人在战乱中死去,留下少数安分守己的人、谋生稍为容易,又可以维持一个相安的局面。

世间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不趋于好,即趋于坏。但事实上往往趋于坏的多,趋于好的少。

道家有一种说法叫作弥补气运,就是在世风日下,人人都趋于诈伪的时候,出来行仁善、扬贞信。这样的人常常是凤毛麟角,甚至在日益败坏的社会中回天乏术,终归于失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