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疍急呼,不知被谁打到了眼角,痛呼道“啊!我的眼睛!别挤我,挤死我了,啊!我的头,我的榜啊!”
霎时,无数人头攒动,比肩叠踵的士子,陡然失去读书人的斯文、雅气,相互推搡,都是争着立在榜前看榜。
冀遵的滑竿也被挤翻了,这一下子刚转好的伤势,又重了许多。
三年,一秋闱,一桂榜,正榜八十人,副榜十余人,两榜总共不过百余人。
一辛辛学子从启蒙识字开始,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从三试里披荆斩棘,削尖脑袋往里学得才能获得秀才功名,继而才能参加乡试。
乡试是全省秀才最残酷的血拼,三千秀才不过上桂榜八十余人,注定这里的三千士子,大部分皆要落榜。
按照乡试的规矩,首先贴的是副榜,其次是正榜,最后是五经魁。
乡试分五经,各取一首名,合称五经魁。但填榜则从第六名开始,写完后再从第五名倒填至第一。
第六名举人因为填榜时位居第一,故称“榜元”。而副榜举人第一名,便称为“副元”。
在桂榜上,可以称“元”的并不限于名列榜首者。
乡试、会试榜上排名最末者称“锁元”,也即倒数第一的举人和贡士者称作“锁元”,与解元、会元首尾呼应,意谓锁住榜单也。
而五经魁分列一榜,三至五名为经魁,第二名为亚元,第一名为解元。
乡试之后,朝廷会颁给每个乡试举人,二十两牌坊银与顶戴、衣帽、匾额。
在士子们的一篇喧哗之中,乡试主考官刘敷、副主考、诸位同考官、提调官,浙江左布政使宁良、松江提学张时敏等人,在众官兵的护卫之下,缓缓登上了贡院旁的唱经楼。
名列桂榜,经楼唱名,这是每位读书人一辈子的荣耀。
“砰!砰!砰!”
三声炮响。
顿时,场上混乱的士子们,皆是肃静下来,众人翘首望着唱经楼上的官吏。
当下,一番焚香祷告后,书吏即开始唱桂榜上中举者的名次及籍贯,首先念唱的是副榜贡生。
“甲午科末名锁元,绍兴府余姚人士,边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