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书吏,则是五言八韵诗一首。
冀漾将题目都誉写在素纸上后,这才在六纸上书写自己的家状。
一连写到令他最为厌恶的名字,父冀公觐……
他闭了闭眸子,不去想那个人。
随后,饮下一口热腾腾的参汤,这才看起考题来。
第一道为四书题:“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语出春秋时期管仲提出的治国之四纲,即礼、义、廉、耻,语出《管子·牧民》。
释义:如果礼义廉耻不能得到推行,国便会亡。
礼指上下有节;有礼,人们就不会僭越等级限度。
义指以法进仕;有义,就不会妄自求进。
廉指明察善恶;有廉,就不会掩饰恶行。
耻是羞恶知耻;有耻,就不会顺从邪妄。
管仲认为,治国用此四纲,就可使“上安位”、“民无巧诈”、“行自全”、“邪事不生”,于是国可守民可治。
是以“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又提出“仓禀实而知礼节”。
后来儒学也曾提倡礼、义,主张廉、耻,却没有将其并列而作为治国之纲。
礼、义、廉、耻,失去一种,整个民族就会产生动摇,失去两种国家就会产生危机,失去三种国家则会被颠覆,当四种全部失去国家则即将灭亡。
动摇了可以扶正,危险了可以拯救,颠覆了还可以恢复起来,灭亡了就再也没有什么举措可以拯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