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詹姆斯卡梅隆,最早干嘛的?业余编剧,一边做卡车司机一边写剧本。
就是他靠着自己写的剧本开路,当上导演的,当时电影公司对剧本感兴趣,卡梅隆说行,剧本我送给你,但必须由我来导
要知道那个时候他只拍过一部低成本怪兽电影,idb评分只有37,他不但证明不了自己能做导演,脑袋上还顶着一顶“烂片”的帽子
然后电影公司就同意了!
于是就诞生了。
这种情况在中国绝无可能发生!你谁啊?就凭一个剧本?谁稀罕你的剧本,想啥呢?
中国为什么不可能“剧本开路”?
因为只有在自由的创作环境里,剧本开路才可能发生。
剧本卖的其实不是写作能力,而是题材创意。卡梅隆、昆汀的优势在哪?是他们文笔好?不是,可能有些高中生就比他们写得好。
他们的优势是能想出有创意且吸引人的故事题材,题材才是一个剧本里最有价值的部份,然后才是故事结构之类的东西,最后才是文笔。
没有“剧本开路”的机制,也就不可能涌现出大量的能写剧本的导演。
“不会吧,那么多电影剧本是哪来的,轻舟不是说国内现在从事剧本创作的人不少吗?”
茜茜羡慕的看着胸前没有束缚的小丫头,又低头看了看自己,泄气的倒在了沙发上
为毛我吃的不少,物理治疗也没少用,也没见扩容呢?
难道是体质的原因?
“写剧本的不少,好多都是搞改编的,真正做原创剧本的还是不多,要不万重山也不会每年都在招北电、中戏文学系的学生了!”
小狐拿了一瓶红酒几个杯子过来,一面给杯子里倒酒,一面回应紫萱的疑问
国内优秀的剧本,基本都是作家,编剧写的,而不是导演,很历害的导演基本都没有自己写剧本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