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电影节都有政府资金介入,其评判标准必然被政府意志所影响。
张一谋最初创作红高粱是没有任何意图的,但是开始与国外人士接触后,是否会被影响,就是不为人知的事情。
贾章柯处女作小武之后,开始接受日本北野武资金,投资人对于国际市场有清晰认识。贾樟柯开始很明确的拍摄的那些电影,非常符合西方电影节标准。
当时国内舆论环境,对于拍摄地下电影的导演也很同情,那时导演拍摄地下电影,然后欧洲拿奖,这就是2000年左右中国电影导演的上升之路。
那么欧洲电影节的评断标准,就是这些导演自己去参考的问题。看看那些年的电影,基本都是按这个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后面有一个创作逻辑,比如戛纳要表达社会底层的痛苦,这就是社会责任,所以和媚外无关,是创作逻辑被国外引导。
2010年后,地下导演不在被各种媒体所关注,这种创作逻辑被消解,拿奖不再是一个导演的必要上升空间,但是肯定还是一个加分项。
那些好莱坞式的创作语言被拿上台面,于是媒体对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开始重视,每年都会那奥斯卡说事。
不过票房对于导演们来说,越来越重要,时代在变,拍出观众喜欢的高评分电影,成了新的要求。
可能是因为孟轻舟录制的铿锵三人行播出,圈里圈外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也不知某些人是出于什么心理,网上突然有了不少的杂音
已经很久没有人公开的批评过轻舟的电影了,收到周芸的提醒后,他仔细的看了看微博以及网上的评论
还真别说,人家带着惋惜的口吻,一幅业界前辈提点后辈的谆谆教诲,找的理由也很上台面,青年导演还需要继续磨练,不益好高骛远
第六代导演中的先锋,曾经震惊业界的“七君子”事件中的张元,在九四年解禁后,张元找李兵兵主演,拍了过年回家,接着又拍了我爱你和绿茶。可惜电影票房一片惨淡,在张元的故乡南京出现了“零票房”的尴尬局面。
他自己面对媒体曾感慨说道:“艺术和市场是对立的。”
其实不说市场,单就影片的批判力度与艺术价值来讲,解禁后的几部影片明显比不过早期作品。
曾经对国外奖项趋之若鹜的张元,如今更看重电影的票房,对孟轻舟的成就,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丝不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