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东杰把贺年歌作为自己投向市场试水的石头,并非异想天开,只是顺势而为。
在这片借来的土地上,不是有梦想就能生根的,很难想象这一代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以及寄人篱下的茫然。
随着这些年来,香江人的本土意识和本土文化正在苏醒和崛起,雄霸香江的国语片和国语时代曲也开始日渐式微,逐渐被新兴的粤语片和粤语歌所取代,完成了市场攻守的逆转。
在粤港澳地区生活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凡事都是要「讲好意头」的,即是好兆头,图个吉利的意思。
当然了,这不是封建迷信,这是人民乐观生活的一种表现方式,渐渐地,讲究的这些意头,就成了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一种民风文化。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卢东杰的产品市场定位,必然是针对这种特定的背景文化来的。
而贺年歌里边通常会包含了喜庆、祝福、吉利这些好意头的元素。
其又具有传统小调韵味的旋律,歌词中又吸取古诗词的了对仗、押韵等特点,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日常生活气息和本土气息,简单来讲就是很接地气了。
贺年歌没有情歌的那种期期艾艾的酸腐味,上至八十老人,下至三岁孩童,都能囊括其中,因此在受众方面更是容易「入屋」。
尤其是在有先行者的成功例子可循,卢东杰也不用摸着石头过河,只要作品过硬,根本不需要担心市场的冷谈。
不过,巧妇亦难为无米之炊。
搞音乐专辑可以说是一分钱一分货的「文化工业」制作,想要制作高水准的作品,制作预算宽松那是必不可少的,录音室和乐师费,也要视作等闲。
但对于卢东杰这些穷鬼而言,也唯有节衣缩食,尽量压缩制作经费了。
是以三人都是身兼数职了,卢东杰当鼓手、关正飞是贝斯手、伊光是吉他手,还有一部分弦乐有卢东杰负责、另外一部分民乐由伊光负责,能合录的部分就合录,不能合录的部分就单独录。
“卢生,他在副歌部分衔接地不太好,有点磕磕绊绊,你看是否要停下,再磨合磨合?”录音师DerekChan皱了皱眉,忍不住出声提醒了旁边的卢东杰。
“好吧,那就先录光哥那部分,我先找他聊聊”卢东杰抹着鼻点了点头,听从了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