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韩琦等人拜见官家赵曙。
赵曙自是知晓韩琦这些人为何来见自己,便道:“说吧,现在外面是个什么情景。”
韩琦开口回禀道:“官家,这几日,反对科举改制的声音有增无减。”
随着时间推移,自然是越来越多的读书人知晓了科举改制一事。
对于那些已经中举了的读书人来说或许事小,可有可无。
可是,对于即将科举考试,或者未来要科举考试之人而言,这就是天大的事。
读书人几乎是个个聪慧,智力超群,自然明白如何要为自己讨得利处。
文彦博也道:“科举改制阻力甚大,一个不小心,就会引发大祸。”
读书人是国本,动摇了这些人的利益,无疑就是在挖大宋朝的根,到时候,大宋朝就站不稳了。
“官家,此事,可否慢慢来?”文彦博问道。
“不妥,万万不可。”一旁的韩琦当即反驳,说:“此事,须得雷厉风行,一鼓作气而下,不然,后患无穷。”
这种事情,本来就是逆反之事,如果因为些许的阻力就退缩,绝不可能。
韩琦不会允许朝廷犯这样的错误,这是愚蠢的。
官家赵曙知道一旦这种事情提出来,就绝无回头可能。
不改,大宋朝撑不住,改了,只要能够撑过去这一次的风波,那就将会是重生。
文彦博叹口气,道:“总得想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不然,我等将会是罪人。”
韩琦挺起胸膛,道:“既然欧阳修一人不成,那就加上臣,臣还就不信了,那些读书人能翻了天去。”
文彦博觉得韩琦有些意气用事,搭进去一个还不行,难道还要再搭进去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