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续了数百年之久的丝绸之路上, 西域众国林立,王朝更迭迅速,可越是如此, 便越能凸显出在其中屹立多年不倒的月氏国来了:
这个盛产美人与香料的国家, 愣是靠着往大燕国和朝云国两大强国里输送源源不断的异国美人, 再靠着美人的裙带关系和枕头风, 将月氏国的国力借势发展得一年胜似一年。
为了款待这一行远道而来的使者, 新登基的朝云女帝设宴款待来宾, 并很贴心地派周明德带了足足一队的译官去:
“月氏一行人言语不通,有劳诸位爱卿施以援手了。”
结果周明德去到了驿馆后, 刚说明了来意,就听见那位一直都用兜帽盖住头脸的月氏国小皇子拒绝了他:
“不用。”
虽然他的口音还有些生硬的、难以调和的异域口音, 但毫无疑问, 这是一句中原话。
周明德脸上那终年令人感觉如迎春风的温雅神色终于几不可查地滞了一下,跟在他身边的那队译官也是如此:
月氏国太有心了。
做一行精一行的这个道理, 在月氏国这队来使的身上体现得再明显不过:
他们的使节能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话,这个倒还能解释得通;但当他们的小皇子也能说得一口中原话,这就很说不通了。
从施莺莺登基成为朝云国新帝的消息传到月氏国那一刻起计算, 哪怕以最快的速度从从月氏国千里迢迢地跋涉过来,路上也没有遇到任何天灾人祸的话,满打满算也要花一年左右的时间。
可如果就这样直接动身, 那送来的美人定然言语不通,那还怎么讨取帝王的欢心?难不成天天都要在旁边配备个译官?未免也太煞风景了。
——也就是说, 这位月氏国的小皇子,早就被当成要送来中原的礼物在悉心培养着了, 跟他一起被养大的, 肯定还有不少同样出色的男男女女:
要是最后赢的人是两国的长公主, 那么送来的就是小皇子;如果最后赢的人是两国的二皇子,那么送来的就是千娇百媚的漂亮姑娘了。
不过这帮姑娘就算不能送入后宫,西域地区的歌舞有着迥异于中原的风情,送来博取帝王欢心,顺便炒热宴会上的气氛,再在最热闹的时候把人给带上来,就能事倍功半。
于是当晚的接风洗尘宴上,便有了月氏国带来的舞女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