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过后,山中的蛇虫鼠蚁会开始增多,玉莞认为雄黄味道太烈,又贵,还是在屋前屋后种上凤仙花,又能驱蛇又可以涂指甲。
玉莞采了些艾草和菖蒲,又找了点驱蛇虫,醒脑的草药,和仲礼回到小张家时,已经传来了一阵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甜香。李氏和玉岚已经把粽子煮好了,这会正用背篼装。
“你们回来了啊,来,我们一起去送粽子。族里和村里那么照顾我们,我们应该有所表示的。明天我们要去云溪郡,今天我们要送完,仲礼,带个火把,我怕等会天黑看不见路。”
李氏说着背起了背篼,留下叔娃看家后,四人下山去了。
四人先去了青云街,送给了族长和村长后,又将青云街和村里相熟人家走了一遍,只剩下老张家了,玉莞阻止了李氏,让仲礼带着两提粽子去,仲礼回来时脸色不愉,不过因为天黑,玉莞也没发现。
回到山上以后,最后一提粽子也煮好了,家里没有芝麻,李氏就炒了黄豆面掺到白糖里给大家蘸着吃。粽子煮好后是青黄色的,不及刚包好那么青嫩,不过打开后,一个白白嫩嫩的糯米坨坨,就裹在青青的粽叶里,散发着粽叶的清香和糯糯的米香,蘸白糖黄豆面咬下去,又糍又糯,糯米黏黏的带着米粒特有的甜香在舌头上旋转,这个时候玉莞想念前世的冰箱了,这么好吃的粽子,不能长期保存,真的是太遗憾了。
吃完粽子后,玉岚去洗碗,李氏拿出针线框、碎布和一大团碎棉花,还有玉莞这几日晒干的草药粉子,教玉莞做起香包:
“莞妞儿啊,我还说你前几日在瞎缝啥,结果缝了几个小布包,还送给大伯和伯礼。不过女孩子家家的,那绣工和做工可不能拿去送人啊。”
“娘亲,我就是做着玩的,今天一时情急拿出来的啊,我可不想送给他们,人家说送香包是送给喜欢的人,我可一点也不喜欢他们。”
玉莞噘着嘴,她可不愿意送张义诚一家什么东西。前世的玉莞除了研究中医就是读书、研究美食,针线这玩意儿,她顶多也就在手术中用过。这也是一时兴起,想给家里人缝香包,防蚊虫、蛇蚁。
“哎,都是娘不好,娘当时不知道怎么和你奶奶说,以往都是你奶奶说什么就是什么。”李氏想到张李氏就犯怵。
“行了,娘亲,你不是要教我做香包吗?”
玉莞见李氏情绪一下低落下来,赶紧转移话题。
“对了,来,娘教你做香猴狲儿,夏天容易染病,我们这啊,都要给小孩子在端午这天挂上香猴狲儿,以前你奶奶说你们容易弄丢,也不出去,所以都没怎么给你们做。我平时绣花留了些碎布,就想给你们做做。”
李氏说着拿起了一块碎棉花去沾药粉。
香包是端午长辈给孩子们的一种美好期盼,有做成猴子抱尾的状,也有爱心状的、粽子状还有手巧的做成五毒的样子。
将丁香、薄荷、菖蒲、艾草、雄黄等近十几种草药烘干碾磨成粉末,然后用棉花蘸取粉末,包裹五彩丝布,捏紧、捏圆、造型、缝合。祈祷孩子们在这一年安安稳稳,无病无灾,和南方系五彩丝带是一个意思。
许多人家还会相互交换点药粉末子,这叫百家护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