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比方,如果本地农户今年种麦的少、种粟的多,麦价肯定会有一定的上涨,粟价也会有一定的降低,那么今年用麦换粟就会比较划算。
而到了明年,农人们又多种麦而少种粟了,再用粟换麦就会比较划算。
这也是此时的商人炒作粮食价格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囤积居奇”。
像今年,在粟类作物遭受虫灾较为普遍的情况下,不仅粟类会涨价,麦价也一样跟着涨。
除了自然灾害的原因,这里头也会有人为刻意制造的矛盾,抬高了粮价。
放在现代时候,此类可以被称作“投机倒把”的行为,在目前的时空里,却是“合理”又“不违法”的。
是以,一户农家,最保险的情况是,在各处的仓廪、山洞、地窖里,能藏有至少三年的余粮。
因为没有几个农人能够完全准确地把控这些起起伏伏、涨涨跌跌。
和溜滑的商人比起来,再经验丰富的老农,也难免会错算。
故而,家中余粮多,就是评价此时非常有经验的农夫们最精明的算计了。
所谓富足,首先是有富余的口粮,才说得上其他方面的满足。
至于柳家……今年这六石明面上的粮食,结算合买的织机时,又已支付去了四石。
柳奕哭笑不得地算着账:她家剩下未收的五亩黍,今也受累于虫灾影响,能收回七八石便不错。
山上的粟地能好一点,到底还是有减产的,笼统能算……四十多石?
菽豆倒是挺值得期待一下,因为爹妈都勤快得紧,菽田在结荚长豆的时节给的水肥皆足,比着以往其他恐怕还能有不差的收入。
可豆子产量不比粟麦,总归要低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