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建奴要返回辽东的话,最短的路途也要经由此处渡河。
若大将军击败建奴并俘获察哈尔余部,在押送数千察哈尔老弱的情况下,行军速度自然比不上建奴溃兵,最先抵达乌海渡的,将会是建奴溃兵。
若建奴溃兵数量众多,则必然会夺取乌海渡口。
李定国知道,建奴步战强悍,只要兵力超过他一倍,他这两千五百关帝军未必能挡得住。
因为他麾下没有火炮,火枪也仅有两百支。
相比之下,蒙古人善于马战而不善步战,与其面对数量未知的建奴,不如径直面对数千蒙古骑兵。
只要扎好营盘,坚守不出,那些蒙古骑兵奈何不了他。
到时候,他还能在东岸阻止建奴渡河并接应大将军。
听到这一番解释之后,刘文秀和艾能奇恍然大悟。
事实正如李定国所料的。
那些蒙古骑兵奈何不了他们。
第一日共有五千余蒙古骑兵抵达了乌海渡口,在营外转了几圈,见关帝军早有防备后压根不敢强攻,只在三里外扎营,并轮番派人到关帝军营外叫阵,极尽嘲讽谩骂。
李定国和麾下两千五百关帝军丝毫不为所动。
除了每日操练之外,李定国还让这些士兵开始练习水性,甚至练习水战。
蒙古人的气焰很嚣张,叫骂也很歹毒,年少气盛的刘文秀和艾能奇每每被骂得恼怒不已,被激得想要出营一战时,李定国便告诉他们:大将军说过,行军打仗不能逞一时之快,切勿贪图眼前胜利,一切以最终战略目标为重。
他们的目标,就是阻敌,接应大将军。
李定国虽年轻,但早已追随秦川经历过大小数十战,是凭着实打实的战功升上来的,底下那两千五百关帝军在他的严令之下无人敢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