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直没说话的杜应堂急忙走上前,插过话道:“秦将军,其实抚台大人与杜某都有意投效将军,助将军举大业平天下,开创盛世造福苍生。”
“嗯?”
秦川一愣。
吴甡则勃然大怒:“杜应堂,你要投敌是你自己的事,本抚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何要陷本抚于不忠不义?”
杜应堂苦笑道:“卑职不愿看到抚台大人被弃首街市。”
“哼!本抚……”
“咳,两位别争了。”
秦川忍不住打断他们,道:“杜大人,你我也算老相识了,你肯来助我,自然欢迎至极。”
“至于抚台大人……咳,来啊,把抚台大人请回去,带他去看看静乐岚县和岢岚州,看看那些百姓,他若是还不肯投效的话,再拿去换钱粮也不迟。”
“是。”
周围的关帝军一拥而上。
很快,几个关帝军扛起暴怒不已的吴甡,在他一路咆哮声中将他扛下了陶山。
杜应堂就跟在后头,一路紧张不已地看着吴甡,生怕关帝军突然将他扔下山。
那一百多亲卫也被押了下去,这些人本可以安然无恙地离开的,但杜应堂已经降了,这些人就不能离开了,杜应堂投降的消息还不能走漏出去,直到他的家人被接到娄烦。
秦川并不讨厌杜应堂,这人绝不是什么忠臣,但也说不上奸,只能说,这是个聪明人。
从秦川升任千户起,杜应堂就处处给自己留后路,既没有太过得罪自己,也没跟秦川有任何密切来往。
估计这人在官场上也是如此,处处留后路,圆滑处世,本分做人,山西的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在都指挥使这位置上却稳如泰山,动也不曾动过。
凡是聪明人,就不存在什么大忠大奸,但这类人能办事,能把事办好。
所以,当他主动投效时,秦川不经思索就决定要他了,不要他去冲锋陷阵,而是在军务司任职,当当参谋,管管训练、后勤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