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历史军事>大明最狠一个山贼> 第三百三十三章 给秦将军进献仙丹的采菊道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三章 给秦将军进献仙丹的采菊道人(2 / 4)

五百支线膛枪,足够秦川横扫整个漠南蒙古了。

因为吕梁山区已经大半年没下雨了,西头沟水库已经近乎干涸,那些水力钻床已经停工两个多月,只能用畜力替代,而且每个月要拿几十根品质最好的枪管去拉膛线,所以燧发枪的产能并没有太大提高,一个月只能产大约两百支。

但年底之前,关帝军的燧发枪装备量也能达到两千五百支,基本达到秦川的预期。

和陈詹一样,李学境也在琢磨新武器:短铳。

这玩意用处很大,开战之前事先装填好弹药,卡死保险,标枪扔完的情况下,若敌人冲到跟前,可以取出短铳爆敌人的脑袋,压制敌人的攻势,还能用来放冷枪,比如夜不收和敌人的哨骑近身厮杀时,突然掏出一个黑又粗的东西,冲敌人来一发,很容易打对方个措手不及。

这东西并不难弄,把隧发枪的枪管锯断一大节,再把枪柄改成握把就成了。

但秦川追求性能更好、更稳定的短铳,所以李学境没打算锯断长枪的枪管来替代,而是重新造。

……

在枪厂待了良久,秦川又去盔甲作坊和兵器作坊转了一圈。

在此之前,盔甲作坊主要是制作棉甲,如今已经开始造复合甲了,也就是布面铁甲和棉甲的融合体,铁甲片夹棉絮,并用铜钉铆接。

这种盔甲既能防御刀枪,又能防御弓箭火枪,防护力比单纯的棉甲或布面铁甲都要高,成本自然也会高出不少。

其实,钱并不是难题,秦川现在不缺钱,难题是产能低,一个月造不出一百副盔甲,因为盔甲工匠太少了,得等一大批学徒出师之后,产量才能大幅提高。

关帝军现在穿的盔甲,大多是从明军、流寇和建奴那缴获的,就连被枪炮打烂的盔甲也一并拿回来维修,修好一件就能武装一名士兵。

兵器作坊的工匠,比盔甲作坊还少,因为关帝军最不缺的就是刀枪棍棒,每一仗都能缴获大量武器,品质差的全部回炉炼铁了,关帝军只装备品质最好的,尤其是建奴的兵器,比明军的着实好了不少。

秦川把绝大部分铁匠都调去干别的活,比如枪厂炮厂,还有农具厂,秦川把之前的铁匠铺移到了镇子上,给他们盖了厂房,并调去大量铁匠,让他们专注打制农具,以保证农耕的效率。

留在兵器作坊的只有留个铁匠,也只打造两样东西,一是标枪,二是铁蒺藜,前者是关帝军近战的最大倚仗,后者可用于各种防卫战。

这两样东西都能回收并反复利用,产能低一点没关系。

……

黄昏时分,秦川才离开作坊,往内院的方向走去。

他想回去找文素心穿嫁衣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