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历史军事>大明最狠一个山贼> 第八十四章 静游杜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四章 静游杜家(3 / 4)

沿着大道走两百步就是紧挨山脚的小镇,镇上一条笔直的小街,杜家的店铺就集中在这。

镇子西侧的山脚是一排窑洞,东边是些稀稀落落的房屋,再出去就是岚河和汾河冲刷而成的数千亩肥沃土地。

静游没有藩王的田庄,土地被霸占的情况反倒没娄烦那么严重,但河岔的五千多亩良田,也大多都是杜家的。

和晋陕各地的情况很相似,连年大旱却又赋税不减的情况下,静游的穷苦农民一部分去当了流民流寇,一部分成了杜家的佃户,但总算是比娄烦好一点,镇上还剩六七十户自耕农,沿着汾河和岚河往北一带也还有几个村子,周围一带又多是些低矮缓坡,牧草充足,因此也有不少放牧为生的羊倌马倌。

作为静游说一不二的大户人家,杜家拥有七千亩耕地,其中五千亩在静游的河岔地,两千亩在南边二十里外的娄烦谷地,乃是前些年通过放债抵押、威逼利诱的手段占来的。

除了田地之外,杜家的主要产业也同样是铁矿。

附近这一带盛产煤铁,后世山西铁矿的储量探明四十亿吨,排全国第四,其中娄烦占六亿吨,岚县更是拥有二十亿吨的储量,两地加起来的铁矿储量就占了整个山西的六成以上。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岚县到娄烦这一带的地主老财,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那么一两座矿场,规模或大或小,把两地所有能露天开采的铁矿山都给占了。

而且,这些地主老财大多是不交铁课的,只需给知县大人和铁厂的官员打点一番,每年就能省下很大一笔铁课钱。

杜家在岚河对岸的红窊山上就有一座矿场,规模不比孟家的黑山矿场大,矿工不过四五百人而已,但产量却比黑山矿场要大上许多。

原因是红窊山的矿层很浅,无需打深井,只需打下去一丈左右就能找到矿层开挖了。

若不是红窊山夹在两条大路中间,太过引人注目,且这几年世道不太平,杜英广早就多招些矿工,大力冶铁了。

如今各处大乱对他也有好处,最主要的是田地变多了。

静游镇附近饿死的人不少,跑出去当流民的也有不少,把田地卖给他换取那么一丁点活命粮的,更多。

不论是饿死的,还是当流民的,这些人的田地,统统都归他了。

因为他是当地粮长,又跟知县郭大人关系不浅,静游这地方,他说了算。

唯一不顺心的,是娄烦那姓秦的。

杜英广早就把姓秦的底细查个一清二楚了,洪洞九箕山打着劫富济贫旗号的山贼头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