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只对城高有规定,却是不规定城基和城墙宽度的。比如说曾经的商朝的朝歌城,城墙宽度竟有100米。
所以,田峻打的如意是修宽点,修坚固点,等天下大乱时,再加高一层。
田峻的这个建议得到了田晏的赞同,最后父子俩议定为:要塞的城高为43尺(10米),城头宽为130尺(约30米),考虑到仅是军用,城池修得也不大,东西长约三里,南北宽约两里。
然后再修一条10米宽,3米深的壕沟,引海水进来,便成了一条护城河。
至于修城所需的人力,直接调五千鲜卑俘虏过来即可。离黄巾之乱还有半年多时间,用五千多鲜卑俘虏来修一座小城,时间上是没有问题的。而财政方面,则由辽东供应。
……
在将东莱郡的事情安排好了之后,田峻便赶回了辽东。
时间很紧迫,还有半年多就要暴发黄巾之乱了,田峻不得不紧锣密鼓地开始做各项准备。
回到辽东后,田峻来不及回襄平城太守府,第一时间去了辽河边的造船场。田丰沮授闻讯,也直接赶到船厂与田峻相会。
因为关系到田峻的辽东大战略,田丰在造船场方面做了很大的规划,动用了上万俘虏修建船台,大大小小的船台共修建了五十多个,其中修建大海船的船台就有三十多个。
第一批新船已经进入舾装阶段,估计再有半个月,就会有三十多条船可以下海。
不过,在看过海船的样船之后,田峻发现,此时的船竟然还都是平底船,而且也不是整体龙骨的。
……
“左伯,这样的船……真能抗得住海上的风浪?”田峻找来船厂的大师傅(总工程师)问道。
船厂的大师傅(总工程师)是个40多岁的老船匠,名叫左海,但是,因其善于造船,大家都习惯了称他为“左伯”,以示尊重。
见到田峻询问,左伯连忙施礼回答道:
“回禀田将军,天气好的时候是可以的……若是风浪较大,就只能沿海岸线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