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范宗尹不听,偏要在这件事上辨个黑白。
这件事闹的很大,李慢侯在海州都听说了,他不认为范宗尹是个蠢货,敢将好友,武将和皇帝一起开罪。他认为归根结底这还是朝堂上主战、主和之分,谁让武将都主战呢,明明不能打,一个个调门喊得很高,而范宗尹是主和的。因此他想先压服主战派,借童贯这个已经被黑成碳的太监的恶名,把一众西军将领拉下马。皇帝支持武将,那就连皇帝一起压服,反正赵构看起来不是一个强势的皇帝,而范宗尹现在是唯一的宰相,文官之首,反对者都已经被驱逐出朝堂。
历史上,在这件事上,皇帝不支持范宗尹,范宗尹以辞官相威胁,结果皇帝同意他辞官归隐,年纪轻轻就淡出了朝堂,下放到温州做知州去。最终导致秦桧上位,成为宰相。
李慢侯在这种形势下,适逢其会打了一场大胜仗,接着还表露出他主和的态度。又给范宗尹送了礼,情况很明显,就是在告诉范宗尹,自己要跟他结盟。当然范宗尹可能会认为这是李慢侯在攀附他。
他怎么想,李慢侯无所谓,他只是需要一个在朝堂上能帮他说的上话的人。范宗尹实在是最合适的人选,设立藩镇是范宗尹的政见,李慢侯是藩镇,藩镇强,范宗尹地位就稳,两人的利益已经绑在一块了。
至于主和,李慢侯是主和的,但他只是希望争取时间。时间对一个稳定的政权更有利,金国靠的是一股初兴之势,这股势头很难持久。就在最近,金兵开始出现溃逃现象,哪怕是一些杂牌女真,以前也没有溃逃。李慢侯还听说过一些奇闻,就在立刘豫做伪齐皇帝之后,女真人中竟然出现了逃避战争而装死的猛安。
就金国那种混乱的政体,如果不趁着阿骨打时代留下的一批精兵猛将扫平天下,过个一二十年,那些趴在汉人身上吸血为生的女真猛安谋克们,恐怕连箭都不会射。
因此李慢侯的主和,是阶段性的,是积攒力量,稳定形势,谋定后动。暂时,他跟范宗尹的意见一致。
不但让侯东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态度,侯东求见范宗尹的时候,也陈述这种观点。希望可以让范宗尹在朝堂斗争中不要死的那么惨。
至于说范宗尹反败为胜,那是不可能的。范宗尹少年得志,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赵构可没疯,虽然赵构比范宗尹还年轻,但经历这么多惨事之后,他没崩溃,早就锻炼出城府。他不可能为了范宗尹,收回那些加在武将身上的封赏。他不敢同时得罪刘光世、吴阶兄弟、辛启宗兄弟这些西军将领。
最后的结果,如果范宗尹明白事理一些,就会暂罢这件事,赵构也不会同意他离开,肯定会留他。他在朝堂里,会继续支持江北藩镇化。
意思只能带到,范宗尹能玩到什么程度,就看他是否能最快成长起来。李慢侯还让侯东向范宗尹传达他对郭仲威的不满,提出两个设想,一个是把郭仲威调到徐泗,让他去收复徐州,一个是把他撤了,这人在真扬地区为非作歹,天怒人怨。
侯东很忙,他不敢多停留,因为那五千精骑,必须尽快北上,像他们匆忙南下一样,尽快赶往前线,已经八月,金兵随时可能南下,假如今年还南下的话。如果南下,楚州、海州肯定是重中之重,他们不可能看着江淮宋军对他们发起一波夏季攻势之后,不还以一个冬季攻势,不然还被人视作示弱,这对于一个军事政权来说,是很危险的。
只是李慢侯真的想错了,这个秋天,金军还真的就没有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