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城只有那么大, 根本容不下那么多的人口。
既然现在水泥已经弄出来了,孟则知索性就在登州城外重新划了一块地,把码头和铁矿全都圈了起来,建起了一座新城。
人口优势终于开始凸显。
二十万人, 五万老弱孩童负责编织渔网、退潮之后赶海、做饭以及晾晒鱼干。
十一万青壮, 三万人在矿区开矿, 两万人在水泥厂、砖厂以及船厂工作, 两万人负责捕鱼,四万人负责建房子。
四万妇孺也各有分工,杀鱼、煮盐、开垦荒地……
除此之外,孟则知还另外从登州城内招收了一大批工人,分配到了各个岗位上。
他从施修齐那儿借来的二十万两银子,除了购买粮食之外, 就是为了支付这些人的工钱。
因为现在城里的物价高,粮食紧缺,所以他打土豪抄来的那些银子早就花的差不多了。
毕竟粮价高的话, 老百姓就买不起粮食,即便在此之前, 孟则知给他们发了不少路费。
因而为了安抚民心, 防止暴|动, 孟则知不得不高价买入粮食, 再低价卖给这些百姓。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百姓能一直拥护孟则知的主要原因。
不过好在这二十万百姓不需要支付工钱。
——因为现在孟则知麾下执行的是严格的配给制。
即将每人每天的完成的劳动量全部计算成工分, 发给工分票, 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平日里的生活用品也全部用工分票购买, 包括那些还在建的房子。
所以工分这一制度很顺利地就在登州落地生根了。
当然,也是龚盛的‘功劳’。
但事情也并非一帆风顺。
贺亨说:“木船就是有两点不好,一是太重,二是太脆,一旦触礁,或者是碰上大鱼,就容易撞出来一个大洞,这半个月下来,回厂返修的船比新建成的船还要多,严重妨碍到了我们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