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太后。”当值太监在门口禀报道:“文祥在外递牌子求见。”
“让他进来。”慈安有些无精打采的道。
文祥进来叩安见礼后躬身呈上一份电报,朗声道:“恭王奏报,对倭战事已近尾声,恳请班师回京。”
看过电报,慈安半晌没吭声,她自然清楚奕急于回京是什么原因,对于奕,她心里极为不满,若不是奕苦苦相逼,也不至于落到如今的局面,尽管心里不满但她却清楚,奕回京,利大于弊,奕和肃顺都想出任总理大臣,让两人争斗更利于她维护和保留更多权益。
见慈安半晌不吭声,文祥心里暗自着急,倭国战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彻底结束,随着慈安态度的转变,元奇明显是加快了推行宪政的进度,再拖个一年半载的,那可就没奕什么事了。
他正犹豫着是不是为恭王斡旋几句,慈安已是缓声道:“准其回京。”
居然就这么同意了?文祥大为意外,连忙道:“太后圣明。”
慈安接着道:“着解除奕伐倭大将军之职,着僧格林沁接替。”
“微臣遵旨。”文祥连忙道,眼下奕手中有无兵权已经无关紧要,只要能及时回京就成,况且慈安也没将事情做绝,兵权掌握在僧格林沁手中与在奕手中无异。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解除恭王伐倭大将军之职,着僧格林沁接替.......。”赵烈文斟酌着道:“太后似乎有意保留恭王的兵权......看来这总理大臣人选,太后仍然还在奕和肃顺之间犹豫。”
“不是犹豫。”易知足道:“是待价而沽,价高者得。”
略微沉吟,赵烈文才道:“大掌柜就听之任之?”
“不然呢?”易知足缓声道:“太后能够转变态度,促成朝廷顺利实施宪政,怎么着也得给点甜头不是。”
赵烈文看了他一眼,道:“大掌柜还是属意恭王罢?”
易知足笑了笑,道:“我曾经对肃顺说过,他算是半个元奇人。”
半个元奇人?赵烈文登时反应过来,“大掌柜是想让肃顺接任?”
“不错。”易知足颌首道:“他二人都是过渡。”
赵烈文斟酌着道:“四年一届,最多连任两届,少则八年,多则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