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三人结合自己后世的专业情况,就各自分管工作,做了具体的分工。
刘希森分管农庄、香皂作坊和私塾,李飞分管铁匠铺、护院队和建筑队,周曼如分管医馆和生活保障处。
按照刘希森等人的安排,未来的庄园要建成一个组织严密、自给自足的小型社会。
所有的佃农以及今后招收的人员,都变成庄园各个部门的职工,每月发工资,衣食住行和教育医疗全部由庄园免费提供。
当然这些计划经济制度只适合人数不多的小型庄园,即使今后推广到一县之地也是不合适的,将来刘希森他们肯定还是要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制度。
再说了,这个庄园估计只能维持到崇祯二年,因为按照历史进程,崇祯二年十月份,黄台吉领着一群鞑子进关打秋风,还把京城给围了。
到时候这个庄园肯定保不住,在这之前,刘希森等人必须鸡贼的离开庄子。
做好了庄园的规划,李飞等人开始为庄子起名发愁。
这个庄子原来叫方家庄,现在卖给李飞三人,再叫这个名就不合适了。
“叫岳各庄咋样?我看这个地方应该就在后世的岳各庄附近。”李飞灵机一动。
“好好好,就叫这个名,这名寓意好,岳各庄、岳各庄,我之前就在岳各庄租房子住,之前坐九十七路公车,一听到岳各庄站到了,我就知道我到家了。”
周曼如笑着说道。
周曼如同意了,刘希森自然也没意见,庄名就这样愉快的定下了。
“那咱这些玉米、土豆、红薯、辣椒咋办?得赶紧种下去吧,再放放就快坏了。”
刘希森拿出那些快要腐烂变质的蔬菜水果满面愁容的说道。
“现在正是春季,正是播种的好时机,可就是种地咱都不会啊。”李飞也有些无奈。
“《与明同行》上有,我之前看到过。”周曼如心细,知道上面有农业耕种的知识。
三人当晚就开始研究土豆、玉米、红薯和辣椒的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