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一说完,太子立刻从怀中将最后的底牌掏了出来,随之满脸恭敬的说道:“启禀父皇,儿臣遇袭一事,幕后元凶并非是石家,而是昔日降臣魏王文聪在背后作祟,才会有突袭儿臣一事,儿臣现已查实,罪证确凿,请父皇阅览!”说完,太子直接将手上的密信举过头顶,无比恭敬的说道;
这时,片刻之中,整个朝堂全部都沸腾了,所有人心中激浪千层,面上却是噤若寒蝉,没有人能够想到,这件太子突袭案的幕后真凶,竟然和昔日的魏王扯上了关系,而且还有确凿的证据。
这一刻,无数的大臣们纷纷在心中后悔不已,开始痛恨自己为什么没有能够早一点看到这一切,不过,幸好的是,大家都没有看出来,最起码大家都没有表现出来。
不过,此时尚书台的魏丞相和陈丞相,虽然也是一脸的肃然,但是眉眼之间似是释然一般,带上了几丝复杂的神情,让人捉摸不透。
然而,就在这时,贴身总管见太子拿出密信,随之立刻从上面走了下来,快速的将密信送到了皇帝的手中,而与此同时,众臣的目光又纷纷的聚集在了皇帝身上。
这时,只见皇帝粗粗扫了几眼太子呈上来的密信,便直接将密信拍在了御案之上,立刻看向了太子,随之沉声问道:“此信从何而来?”
“此乃唐家家主唐渊所托人送进宫来的!”太子拱拱手,答道;
当然,太子此言,仅仅只是证明这封信的来历是正常的,而并非是伪造或是凭空虚构的,毕竟这件事情牵涉重大,不可随意定论。
听完了太子的回答,皇帝似有似无的点了点头,随之看向了总管,随之吩咐道:“传监造司,拿魏王信札,即刻对比书信真伪!”
“遵旨!”总管点点头,随之便走到下面,直接吩咐手下的太监去办事。
交代了这两件事情之后,皇帝便再次看向了殿下依旧泰然自若的太子,饶有意味的提醒道:“太子,此信朕派人前去查验,你可有何看法啊?”
“父皇所为,至允至当,儿臣认为,甚合情理!”太子微微躬身,应道;
皇帝点点头,随之看向了尚书台方向,并且直接看向了尚书台此时的主事人,魏丞相,意味深长的说道:“魏爱卿,此事你怎么看啊!太子此信若确凿无误,满朝文武可都是唾面自干啊!”
听了皇帝的话,魏丞相颔首一笑,随之微微黔首,不以为意道:“臣以为,世间公道,自有其定律,此次若真是降臣魏王背后作祟,刚好被太子爷慧眼独具识破,此乃我大吴朝廷之福,亦是皇上之福,而且,太子爷坚持真相,据理力争与朝堂之上与我等愚陋相博,此事不仅是太子爷的品性胸襟之体现,尚是我大吴朝廷一大美谈,如此一段佳话之上,微臣等合朝大臣,并非以众人之见强曲真相,而是知错便改,因此,我等虽然在此时之上愚鲁不堪,却也仅是陋眼不识背后人,算不得唾面自干!”
这段话一出,朝堂之上再次纷纷震惊,纷纷心中赞叹,文臣之首,可真是名不虚传啊!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竟然将一件事情的前请后尾统统申辩的理所应当,堂堂正正,而且瞬间帮满朝文武鞋洗脱了身上朋党的影子,这一手政斗之语,可谓是炉火纯青,巅峰造极啊!
就连皇帝也随之冲魏丞相暗暗的竖起了大拇指,而且面上也是一脸欣慰的看向了魏丞相,欣赏的说道:“魏丞相之言,大道至简,胸怀坦荡,甚合朕意,不愧为国之栋梁!”说完,皇帝便看向了太子,问道:“魏相此言,太子可有何见解啊?”
“儿臣听得字字入骨,铭刻五内,日后定当奉为圭臬!”太子立刻拱手道;
然而,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快速的从后殿走到了前殿,随之将密信的鉴别结果告诉了皇帝的贴身总管,而总管听完之后,一脸果然如此的样子,点了点头,便挥手斥退了小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