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队突然间在比赛中提升起来的防守强度,对于球队而言在比赛中的发挥作用是巨大的。
马刺的连续在进攻端的投篮没有命中,其实就是在变相地给小牛队提供在防守成功之后的防守反击的机会。
要知道,尤其是在邓肯在内线投篮不中的时候,小牛队的反击,理论上就可以更快地展开,向前冲击。
至少邓肯作为内线球员的奔跑速度再快,也肯定无法和其他非内线球员相比。
少去了邓肯这一个马刺内线的绝对防守核心的快速回防,对于刘一一等人的反击冲击来说,肯定就是有了更大的进攻空间。
刘一一想要在这一次的防守反击之中,快速地冲击向前,只不过,这一次的反击端的进攻,却是根本没有让刘一一得到篮球。
马刺队,对于刘一一的反击威胁看防地相当紧密。
虽然刘一一肯定是想要抓攻防转换,打出反击威胁的,但是后场收下篮板的诺维茨基,却是根本无法在第一时间,将球传给找到前方奔跑向前的刘一一。
丹尼·格林对于刘一一是一直都保持着跟随状态,而且一旁在回守到己方半场的时候,伦纳德同样对刘一一这一侧保持了足够的防守专注力。
这也是马刺队的主帅,波波维奇对于刘一一在本场比赛中的重点看防对策之一。
宁可耗费球员们更多的体能,也要在比赛的攻防转换时刻,保持对于刘一一的足够防守压力,将刘一一的反击威胁,完全给限制下来。
这就是对于马刺队来说,在防守对手反击时,在攻防转换的防守端最需要做的事情,那就是要完全将刘一一在反击端的威胁,从传球和接球的源头上,给彻底地挡下来。
第一时间除非诺维茨基冒险传球,找向前方的刘一一,否则根本就找不到一个好的传球机会。
小牛队的反击在第一时刻根本就没有机会打出来,诺维茨基也只能自己运球过半场,然后将球重新手递手交给前场的刘一一进行组织。
刘一一接球后,这一次在进攻端来到左侧45度角的位置,仍然是沿用刚才的战术,在外线主要利用卡曼的挡拆出来,来给自己先创造出进攻空间。
用卡曼的庞大身躯,来完全挡住丹尼·格林的防守位置,只要丹尼·格林在比赛中,没有第一时间躲开卡曼的挡拆,那么一定会被卡曼的掩护,形成巨大的干扰。
这就会让刘一一得到一个空间,在进攻端逼迫马刺不得不进行防护搜换位,或者对于自己的包夹,首先在挡拆完成的瞬间,肯定可以形成一个直面邓肯,完成小打大冲击篮下的空间。
这一次,卡曼再一次在比赛中,提供了高质量的挡拆掩护,让丹尼·格林在第一时间,根本无法再对刘一一形成足够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