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儿,今夜入静,闺女已经被我哄着睡下了,咱也早些歇了吧。”
“好!”杨若晴收起桌上的衣裳布料,两人打水洗漱,早早歇下。
夜里,屋外北风呼啸,风掠过村口池塘的水面汹涌而来,如同凶猛的野兽在咆哮,又好似有万千冤魂在哭嚎。
正因如此,温暖如春的屋子里,橘红的灯光才显得越发的温馨恬静。
两个人慵懒的躺在被窝里,杨若晴趴在骆风棠的胸口,耐心等待外面敲小锣的声响。
村里的老少爷们照着辈分年纪,每一年五个人‘管年’。
所谓的‘管年’,便是这一年的清明,中元,以及除夕由他们来率领村里的老少祭祀,祭祖。
腊月二十四傍晚,天将黒未黑之际,引领村里人放炮仗接祖。
腊月二十七夜里敲锣,放炮仗,在村里巡逻,查看大家伙儿能不能入静。
年三十那天,在祖宗祠堂里点长明灯,奉上猪头,公鸡,肥肉,米饭,烧酒,香烛等供品祭奠祖宗。
大年初一的凌晨,也是由他们在村里敲锣打鼓,催促大家伙儿起床去村南头的土地庙给城隍爷拜年。
正月初三日清早,他们五个还要挨家挨户的吆喝提醒,让大家伙儿起来放炮仗,送祖宗回山。
所以这管年的五位村民,在这一年中对于村里人来说,是很有威望的。
祖祖辈辈传袭下来的规矩,赋予他们一整年蓬勃的责任感。
而对于杨若晴来说,此时此刻躺在被窝里正掰着手指头算这所谓的祖宗回家跟后辈子孙过年的时间。
从腊月二十四到正月初三,前后八天,呀,黄金小长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