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为什么要给小说起名叫罗生门?”
和津岛先生交往这么久, 我发现他有个特点, 太关注于自我而不多去看看周围的世界。即使我之前已经反复强调, 但他就像个叛逆期还未走的小孩子一样, 屡屡不听教诲。
可偏偏又极会撒娇耍滑,气也就随着笑声跑没了。
“老师告诉我嘛,我超想知道的~听起来像个名字, 很不听话很乖僻的感觉!”
就像这样,对方一定是气恼地滑着屏幕, 空闲的两只腿吧嗒吧嗒甩着。或许还鼓起了腮,像只海豚一样,然后气鼓鼓嘟囔着。
正因为想象着对方的这副样子, 比起生气我更想笑,但我先询问了罗生门的意见。他对此没有发表任何评论。
在我跑神的这当会儿, 津岛先生那边有又连连发来几个气泡。
“怎么了?老师?”
“不能告诉我嘛好伤心。”
“老师理一理我嘛。”
为了避免他的刷屏行为, 我赶紧先发了个句号,中止他的过激行为。
有时候总感觉津岛先生在社交上过于热情——但或许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数月如一日的冒泡,我才能和他保持这么长久的笔友关系。
我一边这样想,一边慢吞吞地打字。在此期间, 对方一直显示着【已读、正在输入中】的状态。
这是我们之间在长久交流中达成的默契。
起初和津岛先生聊天时,我常常疲于应对,偶尔有一次我终于忍不住, 稍微抱怨了一点。
从那之后我便发现当我正在输入文字, 津岛先生那里也会恰恰巧显示相同的字样。一次两次……说是巧合也便罢了, 可三次、五次,回回都是这样呢?
于是我就直白地问了津岛先生。
对方也直爽地回答,“嗯,我想等等老师您。”
总之,最起码我们现在在聊天上还是蛮默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