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蔡文姬的话,李师师解释说道:“这些都是造纸厂生产的纸,价格很便宜,这些教材上的字是印刷厂印刷出来的,不是手写的,蔡姐姐你要是喜欢,待会我送你一套新的。”
“那太好了,谢谢。”听到李师师的话,蔡文姬连忙感谢。
她对新的知识知识非常感兴趣,能够得到一套教材,她求之不得。
这么精美的书籍蔡文姬还是第一次见到。
虽然造纸术一百多年前就发明出来了,但因为技术不成熟,很多书籍还是用竹简或者是丝帛兽皮等材料书写,不然这不会有历史上蔡文姬默写上千卷书籍的记载了。
一群人逛了一圈书院后,天色也不早了,李白提议大家聚一聚,晚上在太守府设宴招待远道而来的柳如是和蔡文姬等人。
晚上的时候,有上百人来到了太守府,这些人有机械厂的工人,有书院的老师,这些基本上都是张青峰的学生。
当然,还少不了张青峰这个所有学生的老师。
一场接风宴,宾主尽欢。
第二天,张青峰很难得的抽出一天时间陪着柳如是她们在渔阳城游玩了一番,带着她们看了造纸厂,印刷厂,琉璃厂,肥皂厂,纺织厂等地方。
这些作坊,大部分都在城外,不过都有水泥路联通,乘坐四轮马车就能很轻松的到达。
“原来琉璃和肥皂是这里做出来的啊。”看到玻璃和肥皂的制作过程,蔡文姬忍不住感叹。
现在,邺城最火的商品就是琉璃器具和肥皂瓷器这些,她没想到这些商品竟然都是产自渔阳。
特别是有一种琉璃镜子,价格高达上万钱一块,可以照的人纤毫毕现,传说是从海外运来的,没想到也是在渔阳生产。
“李太守,你们渔阳的纸张书籍为什么没有卖到邺城呢?要是买到邺城,我相信肯定很多人愿意出大价钱买。”蔡文姬朝李白问。
“纸张书籍渔阳自己都不够用,哪还有往外卖的啊。”李白笑着解释。
张青峰陪着柳如是她们逛了一天后,就再次投入到了机械制造厂的工作中。
接下来接待柳如是的工作,则是交给了琉璃厂厂长柳如是的哥哥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