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大义。”叶小枫拱手一笑,“这般说来,前辈也觉得这两则故事,结局有所不妥喽。”
“是对是错,老衲也说不准,老衲钻研经书数十年,自觉精通其义,凡事都能说出一番道理。”
悟醒长老顿了顿,话语一转,道:“但是,如果经书中的故事,真实的发生在老衲身上的话,老衲并不会遵循佛经中的教导,甚至有可能相悖而行,做出忤逆佛经教义的选择。”
善恶是非,远没有那般泾渭分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难一概而论。有些故事,站在外人的角度,或许会觉得书中的教导正确无误,可当你亲身经历的时候,却是大错特错。
道理谁都懂,能不能做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就如佛经中的故事,明明白白的告诉你,屠夫是对的,佛僧是错的,这是无数人得出的真知。
但是,这样的是非观,你即便承认它,却未必会去践行,反而会做一些“错误”事情。
明知是错,却义无反顾。
道理与现实,就是这般的令人矛盾,真正严格遵循书中的道理的人,并不多见,乃至罕见。
“前辈,书中的东西,未必就是真的,我的一位姐姐告诉我,尽信书不如无书,不必拘泥于书中的道理,按自己的本心走即可。”叶小枫笑道。
这是云惜春教导他的道理。
“善哉善哉,叶少侠此言甚是有理,尽信书不如无书,倒是老衲执着了。”悟清长老苦笑道。
他纠结于书中道理,反而落了下乘。
书中的道理,不都是人写出来的,写出道理的人,也不是佛陀,带着自己的主观意愿。
所以,写书人的道理,也有可能是错的。
同样是人,他何必听从写书人的道理,自当有自己的道理,后人之见,犹胜前人。
一位圆字辈少林弟子走入戒律堂,端来简单的饭食,两个白膜,一碟咸菜,一碗南瓜小米粥。
“好香啊。”
叶小枫鼻子微动,嗅到空气中弥漫出的属于南瓜的香甜味儿,赞叹一声,腹中饿的咕咕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