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张柳氏今个见天儿好,便一时兴起想要去集上逛逛。
杨翠英带了两个丫鬟一起陪着张柳氏从瓷器街一直逛到酒厂街,眼看就准备回来呢,刚好碰见了党苍童的独子:党松涛。
张柳氏正在挑一匹缎子,见了党松涛,便打了个招呼。
这本是寻常事,本没什么可说的,可那党松涛却是分外殷勤,借着各种理由跟在张柳氏身后打旋儿。
要说寻常人,张柳氏倒也不存什么疑虑,毕竟从辈分上来说,这是子侄辈的小子,但这党松涛可是在赊旗镇有了名的出挑货,让他跟着算是个怎么回事呢!
这边张柳氏正在寻着借口想要与党松涛分道,那边党松涛可就不自觉地凑在了丫鬟和杨翠英身边,若说这党松涛是什么混不吝也就算了,可他偏偏长得倒是头挺(俚语:长得好),说起话来倒也风趣幽默,很快便把两个丫鬟和杨翠英逗的欢笑不已。
这下反倒张柳氏有些犯难了。
从妇道上说,张柳氏有一百个理由让党松涛离自己的丫鬟和杨翠英远些。
可杨翠英在张家这么久,不说寄人篱下吧,也毕竟不是自己家那么随便。下人不下人,主子非主子的,虽然杨翠英话里不说,脸上不带,可心中的苦闷,张柳氏倒是看得出来。
这党松涛确实不是什么好货色,但张柳氏自诩有自己站在这儿,也出不了什么岔子,不过就是路上闲聊罢了,权当让杨翠英有个说话唠嗑的伴儿吧,索性放任党松涛一路跟着献殷勤。
临到东裕街口了,碰到一个走街串巷的银匠,打得一手好工艺,深得苗银掐丝的真传,张柳氏拿着一支簪子在杨翠英头上比当了两下,两个丫鬟都说好看。
杨翠英也是对着镜子端详了许久。
张柳氏正准备让丫鬟拿荷包,这党松涛却是大大咧咧地丢给了银匠一锭银子,拿起簪子便要给杨翠英带上。
这可就犯了忌讳了。
毕竟男女授受不亲,杨翠英又是有男人的妇人,她再心大,这点灵性还是有的,立时便像受惊的兔子一样闪开了。
事就是这么个事,张柳氏给张堂文讲完,也是一脸的尴尬。
张堂文本就为了流民的事伤脑筋,让张柳氏这一通啰里啰嗦的讲述搞得更是心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