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历史军事>[三国]谋士求生指南> 第123章 当道鸣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3章 当道鸣冤(2 / 7)

早有耳闻?说得像是他的迷弟。

“于冀州时”?荀忻回忆了一番,他在冀州的风评……并不好啊。

不该是玩物丧志,不务正业的……“炸炉荀郎”吗?

按下满腹的疑惑,荀忻礼貌称谢,接着问道,“师谨曾居冀州?”

话音落地,他察觉到陈恪有那么一瞬间皱了眉头。

“元衡有所不知。”陈恪微笑道,“家君早年间避难,客居冀州甘陵,天子都许后,恪与家君父子旋即迁回故里。”

陈蕃满门被诛是数十年前党人的惨事,若非故吏朱震拼命藏匿下陈蕃的一子,宁死不肯透露其下落,汝南陈氏差点便遭族灭。

元衡无意之语却揭人伤疤,荀仲豫忙引开话题,“自从家姑逝后,二家久不相通矣。”

陈恪所说的姻亲,原来是他的姑母?

那陈恪岂不是他的表兄?

但看荀仲豫与陈恪对面不识,相逢如同陌路,怎么也不像是表兄弟。

“家母待我如亲子,不想猝然而逝,倏忽二十余年矣。”陈恪感慨一声,沉默下来。

原来他姑姑是此人继母,难怪。

荀忻抬眼对上陈师谨的视线,微微颔首,“节哀。”

话题在荀仲豫的带偏之下,逐渐歪向了学术交流,陈恪才学不差,在他大兄面前尚且能侃侃而谈。

跟随来凑数的小辈们耐不住枯燥,小声交流着对各士族的了解。荀忻则将注意力转移到往来的客人身上,这些人显然把吊丧当作是社交机会,言笑、作揖,长袖善舞之辈抓紧时间结交名士。

“不知元衡治何经典?”却见陈恪脸上的笑容带着亲近之意,拱手问道。

“忻学识浅薄,二位当面,岂敢班门弄斧?”紧跟着,“治《易》。”

陈恪脸上的笑意一滞。

荀家那几名少年郎面面相觑,他们元衡阿父的谦虚过于敷衍,太不讲究套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