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文若端坐榻上,置琴于膝上,琴声初起便有孤独寥落之意,有点空山行人,形影相吊的清冷。琴声低缓,左手吟猱时丝弦摩擦之声如同呜咽,如怨如诉。
乍然而起的泛音极空灵,令人想起兰草高洁,有遗世独立之感。
等进入下一个篇章,青年人清澈的嗓音缓缓而歌,“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世人暗蔽,不知贤者[1]。”
“兄长。”荀忻手抚琴弦上,止住丝弦的余颤,“猗兰哀而不伤。”
绕梁而有余悲的琴音里,多出了琴曲中本没有的忧虑愁绪,这种担忧之感加重了他作为听者的焦虑。
“《礼》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他低声道,“兄长既怀忧,琴音反增忧虑。”
与眼前所见相比,他更相信耳中所闻,言笑晏晏、从容不迫甚至稍显清闲的荀文若是他兄长想要示人的吧。
朝堂上如此,在家中也如此,活得未免太累了。
荀彧看着他,眉眼略弯,“高山流水,伯牙游泰山方遇子期,我于户牖下已觅知音?”
突兀的扣门声响起,门外来人的嗓音听着很熟悉,是荀彧家中门仆,“主公。”
“进。”荀彧取下膝上琴,“何事?”
门仆推门而拜,“主公,大鸿胪陈公殁矣。”
室内的两兄弟对视,大鸿胪陈公,是陈群的父亲陈纪陈元方。
……
不说荀、陈二家世代祖辈的交情,单论荀忻这一辈,陈群与荀悦之女成婚才过了一年,实打实的姻亲。
荀彧平日诸事繁忙,无法抽身前去。荀忻的肩伤休养了三十四天,行走无大碍,只得充人头陪着大堂兄荀仲豫上门为亲家吊丧。
他们带着四五名族中小辈,车马数架,沿着官道出城,前往陈氏在城郊的别业。
正赶上六月,天气炎热,荀悦擦拭额上汗珠,看荀元衡靠在车壁上闭目养神,见他病来消瘦,脸色苍白,不由有些担心,“果真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