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颍川名士”、“弱冠封侯”,徒有家世与皮囊罢了。
若是他有这等出身,当初就不至于家破人亡,如今也不会赌命在刀尖舔血。
怕他荀氏作甚?
想到自己近乎孤家寡人,想到曹公一向秉公无私,朱灵有了底气。已经得罪了那就破罐子破摔,他靠自己搏命挣来的前程,荀氏能奈他何?
“违时令伐木……”朱灵正要长篇大论,话一出口就被眼前人打断。
“未闻军法有此条。”
“哦?”朱灵毫不意外这个回答,摸向下颌的须髯,眼神从下而上审视人,“荀君欲驳此罪?”
“若不追究此罪……”他冷漠道,“以下犯上,论罪当诛!”
他转眼瞥向地上跪的亲兵,“某为将,尔等为卒。”
“尔等不听告诫,言语违逆还欲挑拨某与荀君,陷主于不义。”
“不仁不义,万死难赎罪,荀君以为然否?”朱灵望向荀忻,自觉在给荀元衡台阶下。
些许亲兵而已,果断放弃还能得个大公无私的美名。
希望此人不要不识抬举。
“将军勿急。”荀忻不应胡搅蛮缠的问话,“军法为军中规绳,不能轻言妄断。”
“将军既言‘告诫’,可否复述一遍。”大战在即,他不想将事情闹大,话说到这里语气仍客气。
看到他息事宁人的态度,朱灵更有底气,仍是那套说辞,“春夏伐木,必生蠹虫。时令之事,黄口小儿也知晓两句。”
荀忻懒得反驳这句,古语不仅说春夏不能伐木,还说冬夏不能动兵。要这么遵循古训,不如您去劝袁本初别打了,各回各家,等入秋再聚。
明显的两拨人在一处对峙,时间久了自然引起军中士卒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