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曹营。
大营外设几重鹿角木, 深埋地下近一尺。手持矛戈的守卒来回巡查,不时有斥候或散骑回营。
外头守卫严密,营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空置的荒地被开垦出来, 沟垄相间。上百士卒脱下扎甲,锄头、铁镐扬起黑土, 耕田播种,干得热火朝天。
“公子。”见曹昂锄完一沟草,拄着锄头木柄休息,同样在锄地的亲兵抛下手头事, 解下腰间水囊去送水。
水囊里灌得是梅浆,酸甜解渴。曹昂仰头喝了几口,抬衣袖擦嘴, 望向一旁略长他几岁的青年文吏, “先生,饮浆否?”
荀忻闻声抬头,白皙的脸晒得微红,汗珠顺着脸侧往下流, 滑入颈侧。
摇头拒绝了曹子修的好意,荀忻放下铁镐,望向仍弯着腰埋头土地的士卒们, “诸君, 可休息片刻。”
话音一落,如释重负的轻呼声此起彼伏。
时值四月, 他们能播种的作物不多, 大豆、绿豆以及胡麻等分区划地种一种。
见荀忻踩着泥土走到未开垦的田垄上坐下, 曹昂跟着人走过去, 席地随意而坐。
“子修辛苦。”荀忻看着曹昂晒红的脸, 歉意一笑。知道曹子修为人实诚,没想到能这么实诚。
为了增加粮草供应,他提出要仿照汉武时期的河西守军,在营中种地。曹昂是第一个表示支持的,甚至亲身参与其中,躬耕陇亩。
“司空常教导,昂既为长子,当为表率。”曹昂语气里满是对父亲的敬仰,说到此处他问道,“先生躬耕,是否也为此故?”
举措的提出者奋战在第一线,行动胜于空谈,无疑更能让人服气。
荀忻刚要回答,便听到有人高呼“主公”,急忙忙向这里跑来。
“何事惊慌?”
认出这人是荀忻手下的亲兵,曹昂放松骤然提起的警惕,听此人气喘吁吁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