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肉刑的用意是好的,但实际施行起来却偏离、违背了本意。废除肉刑后,刑罚的选择性变少,以至于原本只需砍脚的犯人直接被判处弃市。
汉律名轻实重,实际增加了杀生。
钟元常出身长社钟氏,以刑律为家学,自然有这方面的主张。
“元常意在活人。”荀彧点头,略带遗憾叹道,“而此事终难成矣。”
“为何?”荀忻有些不解,这事如果由钟繇提出来,尚书令同意,理应没有多少反对的人。为何荀彧断言“难成”?
“趋利避害,此为本性,人生而有之。”荀彧抬眼与荀元衡对视,“肉刑名为酷法,人称恶刑,一旦复立必将为人诟病,为政者必担恶名。”
荀忻垂眸,听明白了原因,“凡治天下,不可不顾舆情。”
因此老曹、献帝以及其他士大夫都可能不同意“复肉刑”,不管出发点如何,这条法令听起来就是恶政,不得人心。
“名不正,则事不成。”荀彧从儒家的角度如此解释,“肉刑有名可废,无名可复。”
名正言顺……
荀忻皱起眉开始走神,郭嘉的计策他大概地能猜到一些,刘备这次大概率要翻车。如果生擒刘备,此人叛逃在先,这一次老曹若要杀人也是名正言顺。
如此,他昨天的提议曹操不一定会听。
毕竟斩草除根才是万全之策。
“元衡?”肩膀被人轻拍,荀忻回过神来,正对上他兄长带着关怀的询问眼神。
“无事。”被这种眼神看着,荀忻不由心虚,“只是有一人……不救则愧。”
刚才所见的刑场,浓烈的血腥气又一次提醒他,人命不可轻贱。
在这个时代环境中待久了,荀忻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那一天下令射杀形迹可疑的虎贲军后,他常常后怕,如果下一次他判断失误,错杀无辜,是否会逐渐滥杀无度,视人命如草芥。
无论什么年代,杀人,只有在战争中才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