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荀某人捧着姜汤浅饮,双手红肿不成手样,模样看着莫名有点可怜,贾文和无奈叹一口气。
岁时要吃胶牙饧,荀元衡便是胶牙饧转世,甜则甜矣,粘牙。
“忻欠贾公点拨之情,今日抵消矣。”荀忻边喝边咏叹。
“此话从何处说起?”贾诩老神在在,甚至懒得动一下眼皮,垂眸盯着漆碗。
荀忻笑了笑,放下碗,“知贾公不欲与我俗人交友,再不叨扰。”他从榻上起身,躬身一拜,转身即往外走。
“且慢。”
荀忻转回头,望向坐在原位的贾诩。
那人慢条斯理道,“听闻荀侍中奉诏撰《汉纪》,独元衡不读史乎?”
重新踏上回家的路,荀忻不禁思索,或许他的确应该看看史书?
贾文和说他“独不读史”,事实上荀忻作为世族子弟怎么可能不读史书?《左传》、《史记》必然得做到倒背如流。
其所指的自然不是这一类史书,而应该是当朝史。
比如说,蔡邕、杨彪等人参与编写的本朝史《东观汉记》。
灵帝时期的事史书上该有记载。
走入自家院门时,荀忻仍心不在焉地思索着,直到家仆喊了他数声“主公”。
“何事?”
“河北家书。”家仆奉上封存完好的竹筒。
荀忻忙接过来,袁曹即将开战之际,两方关系敏感,河北的两位兄长许久不曾再写信过来。
然而拆开竹筒,信纸上并不是荀谌或者荀衍的字迹。荀忻边走边读,走了两步突然顿住,随后将信纸塞回了竹筒里,快步走回卧室。
阖上门窗,他坐到书案前再次拿出了那三张信纸。
“唯别四年,无一日相忘。隔阔相思,发于寤寐。幸相距一河南北之间耳,而以昔日分离,不得相见,其为憾恨,言岂足以喻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