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怎能不心动。
曹操外恭内倨,将虎贲等宿卫禁军替换为心腹亲兵,名为护卫,实为监视拘禁。
两年前议郎赵彦为他陈言时策,竟为曹操罗织罪名所杀。
刘协清楚自己的处境,从一开始的义愤填膺到如今隐忍顺从,他韬光养晦等待着反抗的时机。
若不是实在无人可用,他怎会将希望寄托在同样狼子野心的董承身上?甚至应董承所求写下所谓衣带诏,给他奉诏讨贼的名头。
到此刻宫中仍风平浪静,刘协冷静下来,董承还是那个成事不足的酒囊饭袋,期盼他能成事显然是奢望。
小黄门称诺而去,心道天子终于放弃了董将军。
但凡皇帝下诏,如果不经过尚书台颁发,那必然要一式两份,一份留存在宫中存底。
毁掉宫中留存的这一份,董承手里的就成为实打实的矫诏。
矫诏本就是死罪。
年轻的小宦官打开箱匣,找出其中的一份帛书,置于灯上点燃,灰烬燃落在地。
他暗松一口气,天子安分不生事,他们这些人也能活得更久些。
————————————————
等着城中火起,四处混乱,董承与长水校尉种辑合兵一处,率众火烧宫门。
“只需攻入尚书台,大事成矣!”董承的声音里难捺心中激动,只要挟持尚书台,正式诏告天下,斥曹操为汉贼,从此曹操再难以司空自居。
反曹呼声一起,许都中朝廷旧臣、私通袁绍之人必然相应。
这时只要使尚书台调走城门守卫,再换上己方之人,许都就能彻底掌握在他手中。
到时他奉天子,联刘备,结袁绍,诸侯中当有他一席之地。
他为这一天筹划了太久,甚至派人精心模仿尚书令荀彧笔迹,私刻尚书令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