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中,前导的仪仗有骑吏四人,腰中佩剑,手中持着棨戟,戟刃套有红黑色的丝套,下饰流苏。
队伍前列还有一位朱衣骑吏,手持八尺长的竹杖,竹杖上首悬挂着三重黄色的牦牛尾,此即为象征着天子权威的“节”。
雨点稀疏,坠落到地面上,仅仅留下一道浅淡的湿痕,天际乌云浓如墨,酝酿着地上的人们期盼已久的甘霖。
赶在大雨前,他们终于抵达传舍。
在此之前已经有骑士快马赶去传舍通禀,即使天下大乱,汉室有名无实,诸如邮驿馆舍的基础设施却未曾瘫痪。
荀忻走下马车,杨向举着伞随行在侧,许褚亦下马跟在荀忻身后。
传舍的院门外,数人冒雨等候,他们神色恭敬地立在门侧,双手倒持着长柄的扫帚。
这是此时恭候长者、宾客的礼仪,称为“拥彗”,示意已经把地洒扫干净,恭敬迎接来客。
为首之人四十多岁年纪,黑袍戴冠,似乎是这处传舍的啬夫,啬夫上前拜倒,“下吏恭迎君侯。”
东汉不轻易封侯,是以荀忻的几个官衔中,最显贵的其实是他的亭侯爵位。
传舍众人随之拜倒,齐呼,“恭迎君侯。”
“诸君请起。”荀忻扶起啬夫,“不知足下如何称呼?”
“下吏贱名恐污尊耳,名为张敬。”啬夫脸上带着恭敬讨好的笑,“鄙处汤水饮食,尽为君侯备好,君侯请入。”
他不敢抬头,余光注意到这位贵客仿佛年纪极轻,肤白如脂,容貌出众。同生天地间,人与人却有云泥之别。他愈加敬畏,年轻而身处高位,定出身名门望族。
“多谢。”贵客声如其人,如冰泉清冽,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不知厨下可有菽膏?”
“有,有。”啬夫连声应道,“仆即命人作羹。”
淮南盛产大豆,据传西汉淮南王刘安炼丹,放石膏入豆浆中而发明豆腐术,故事不知真假,但淮南一带喜食豆腐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