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入夏, 斗柄南回, 田垄里小麦新熟。按照《春秋繁露》所记载, 四时四祭, 孝子孝妇应当选择吉日, “斋戒沐浴,洁清致敬”,以新麦祭祀先祖父母。
趁着曹公未曾出兵, 略有闲暇,许都中的大小官吏逢到休沐日归家, 便与家中老少齐聚一堂,祭祀宴饮。
许都中的诸荀也没有免俗,叔侄等人决定在荀悦家办家宴。
荀忻没有成家, 家中仆役很少,前几日曹操拨给他的亲卫成为了他的家臣, 这些人跟着荀忻在他家住下后, 自觉地接管了他的衣食住行。
此时见荀忻脱下玄黑官袍,换上缣巾儒服,一副要出门的模样,卫士中的队率揖道, “主公,可需备车?”
想到荀悦的住处离广和里不远,荀忻摇摇头, “我步行即可, 不必备车。”
他走出两步, 身后响起铠甲的响动声,荀忻回头,果然后头跟着一队卫士,他无奈笑道,“荀某家宴,诸君亦欲往之?”
一队人躬身低头,不与他对视,却也没有退后的意思。
“杨君?”荀忻点名队率。
“不敢,主公可直呼仆姓名。”名为杨向的队率恭敬答道。他看起来不过二十多岁,身量与荀忻相当,肤色略深,侧脸有一道不太明显的斜长伤疤。
“君可有表字?”
队率抬头禀道,“并无。”
这个时代的绝大部分人目不识丁,对他们来说,有名有姓已经算幸事,很多人顶着乳名、诨号过一辈子,更别说有表字。
要是换个人在这儿定然要当场为下属赐名,然而荀忻从来没有给人起名字的爱好,犹豫片刻,他选择略过这个话题,假装无事发生。
“诸君止步,许都之中宵小不敢妄动,不必随行。”
听他这样说,杨向等人终于放弃跟随,称诺而退。
走到门外,青石板铺就的巷道洒扫得很干净,这应该算是特殊阶级的待遇。
荀忻想起他战时所遇到的道路,下雨时泥泞不堪,天晴时风起便有扬尘,有时道路荒废,杂草丛生,几乎不能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