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悦答,“其六,亲近谗佞,放逐忠贤;纵情逐欲,不顾法度;赏罚不分,过而不改;不听忠言,诛杀谏臣……此所谓亡主。”
孔融叹道,“此言得之矣。”
如今的乱世,全拜桓灵二位“亡主”胡作非为,生生自毁长城,败掉根基。
荀悦续道,“王主能致世太平,治主能行其政,存主可保社稷不亡。”
“哀主与危主,此二者若逢世道清平则幸免,有难则殆。”
“亡主,必亡而已矣。”
沉默听完的刘协抬眼道,“二卿以为,朕为何主?”他自嘲般笑笑,“王主,治主,危主,抑或亡主?”
孔融拱手低头,朗声劝道,“陛下负中兴之望,自然当为王治之主。”
荀悦道,“人臣亦可分,如王臣、良臣、直臣、具臣、嬖臣与佞臣六类。”
“《诗》云,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荀悦恭敬道,“如今天下纷乱,贤良之臣以天之高不敢举首,以地之厚不敢投足。”
身处乱世,贤才们谨慎小心,不敢作为。
“陛下宜播仁德于天下,感圣明于海内,亲用贤臣,远离谗佞,此为王治之道。”
孔融望向荀仲豫,这位用着最谦恭的语气姿态,说着最耿直不过的谏言。亲贤远佞,这听起来像意有所指?
刘协闻言百感交集,肯定这个道理的同时又心生嘲讽。荀仲豫忠直不通世事,他虽为天子,名义上是天下之主,然而大权尽在曹氏之手。即便他勤勉自律,亲贤远佞,有何意义?
再何况,在荀悦心中,贤臣恐怕是曹操,佞臣是董承等外戚……
他想起被曹操下狱的前太尉杨彪,又想起被敲打后不敢入宫的董承,羽翼被折,偌大的皇城似乎变成了囚禁他的牢笼。
百般不忿,千种怨艾,刘协却展眉笑道,“卿言是矣。”
荀仲豫是荀文若的从兄,这一番话未必不是出于荀彧的授意。一心中立的荀彧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不能因此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