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袍青年长揖道,“愿与二位共谋诛贼!”
郑泰也拱手相拜,“敢不从命!”
四人就此结盟,当即密谋诛董之事。
……
屯军在酸枣的关东盟军,这时刚刚得到董卓即将迁都长安的消息。
关东各州郡之主齐聚一堂,渤海太守袁绍作为盟主坐在主座,后将军袁术坐在上首,其余各位刺史、太守列坐席上,共同商议此事。
荀谌作为袁绍的幕僚,与逢纪等人一起侍坐在袁绍身侧。
青年下颌也蓄起了短须,与原先只唇上有一撇小胡子相比,气质愈显成熟稳重,儒雅英俊。
他听着席上诸侯的发言,心中嗤笑,所谓使君、府君,也不过是庸庸碌碌之辈,胆小怕事,目光短浅,不能成大事。
荀谌拿起耳杯饮一口酒,这时便听到他现任的主公道,“卓贼惧关东兵势,竟望风而逃耶?”
堂上诸侯哄笑,纷纷举觞庆祝,各自吹捧。
一人在满堂笑闹中起身,朗声道,“卓贼欲西逃,军心必乱,此乘胜追击之时,机不可失也。”
堂中欢庆的气氛遭他扰乱,欢笑声戛然而止,有人面露不悦之色,将酒樽重重放回案上,木案被磕出钝响。
荀谌从容放下耳杯看向说话之人,只见那人身披玄甲,头戴赤帻,身量不高,相貌也寻常,只是眉眼沉毅,颇有将帅气质。
“孟德莫急,今日之议本为商议此事,稍安勿躁。”袁本初儒雅而笑,示意曹操请坐。
荀谌若有所思,原来此人是当年率兵来援颍川的骑都尉曹操,曹孟德。
“诸君以为若何?”
河内太守王匡安坐席上,缓缓而道,“卓贼身经百战,早年名震关西,岂能不知兵?”
他断言道,“此时追击,必中卓贼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