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君”见他避重就轻,没有拿出诗稿的意思,便直接伸手将荀忻案上的缣帛抽走。
荀忻眯了眯眼,觉得此人很没礼貌。
“许君”拿着缣帛看了几眼,“直既得佳作,怎能独享,当与诸君共赏。”
他的好友们在旁起哄,“许君,我等洗耳恭听。”
他煞有介事的清了清嗓子,“诸君请听……”他抑扬顿挫念了起来,语调夸张,席上诸生听着,有人低声哄笑。
“博士弟子,也不过如此。”有人嗤笑。
“闻名不如见面。”有人佯叹。
“还以为是少年俊彦,看来也不过是空有家世的纨绔子。”
“君有所不知,颍川荀氏几世也没出过二千石高官,算什么名门,乡中鄙夫有何见识,倒便宜荀氏成了所谓郡望。”
这话说完倒有人反驳,“君言无理,荀季和岂非高行博学?荀叔慈岂非当世硕儒?何必出二千石才为名门。”
“然也,然也,只是小儿辈不肖,何必辱及门楣。”
……
一片讽刺声中,一人直身而起,凛声道:“此诗文辞精巧,断然不可称劣,诸君可谓吹毛求疵,横加指责。”
正是荀忻这些日子经常拜访的司马朗。
众人沉默了,说实在的,荀忻的诗写得差吗?
其实不差,好歹是改编自名句,字斟句酌之下怎会差到哪去。
甚至方才出言讽刺的人未必能写出这等文采的诗句。
可为什么大家嘲笑呢,因为这首诗也称不上千古绝句,称不上完美。
对你心有不满,而想要耻笑你的人,只要你做的不够完美,他便有理由大声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