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朗声道:“诸生列坐,嘉宾盈席,不如变经会为文会,即兴赋诗如何?”
他身边那几人低头暗笑,也纷纷附和,“许君佳议”,“此议甚好”。
“许君”目光停留在荀忻身上,少年若有所觉,放下木箸,望向这位同窗。
只听“许君”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1]。”
“一人萤光,怎比得上众人炬火,不如在场诸生一齐动笔,也好分个文采高下。”
太学生本来就喜欢互争高低,诸生闻言果然意动,都举觞称诺。
有人问道:“以何为题呢?”
此时博士祭酒姗姗来迟,刚来便被学生急问,“祭酒,我等欲即兴作诗,还望祭酒赐题。”
祭酒闻言捋着胡须,思索片刻,目光所及是洛水之畔遍植的桃树,桃花满枝,灼灼其华,花瓣不时随风而落,如梦似幻。
他莞尔笑道:“吾意,以‘桃花’为题。”
诸生称诺。或凝视桃花枝,皱眉苦思;或提笔而写,胸有成竹。
经会上本来就备好了笔墨,案上也有缣帛,作诗也仅需动笔而已。
荀忻拿起笔蘸了蘸墨,心中感慨,还好他在顾博士那里学了半个月,正好在学写诗赋。
士别半月,他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了。
至少,他字写得不错了,还弄清楚了此时作诗的格律要求。
荀忻自觉自己进步神速。
九年义务教务学的咏叹桃花的诗不少,他拼拼凑凑,也编出一首五言诗,自觉水平足以应场。
那位“许君”停笔后便在看他,荀忻本能察觉到他没有善意,心中暗皱眉头。
果然,“许君”见他停笔,便起身离席,径直走到他案前,拱手一揖礼,“久闻荀郎大名,荀郎师从伯梁先生,名师定出高徒,在下可否有幸,一览荀郎大作?”
荀忻脸上商业假笑,也拱手,“不敢当,不才区区,忝列门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