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远?
眼见樊一枪还在犹豫,急忙说道:“就三四里地了,现在时间不能再耽误了,让村里人先跑吧,咱们立即往北边跑那边还有队伍,也许还来得及。”
樊一枪抬起头看着看着还在收拾家当的村民,当即下令全部马上走,不管什么东西都不能要了。一行老百姓在红枪会众的帮助下开始向村北出发,走不过一里地,正要进入林子,前面打探消息的一个红枪会众急匆匆的跑了回来。
向领头的樊一枪汇报::“南面也发现了一伙鬼子带着伪军,南面已经跑不了。”
樊一枪心头一沉,不妙,鬼子从东面包抄,鬼子南面有埋伏,北面是鬼子公路设有哨卡,西面也不见得安全,现在四面全被鬼子包围,这次凶多吉少!
长兴县城在去年年底就已经沦陷,随后鬼子大肆烧杀劫掠。县城房屋及建筑,除少数被日军留作驻地外,其余被焚被烧毁茅屋四百余间、平屋三千多间、楼屋一午多间,箬溪高等小学、城隍庙、两家私人藏书楼同时被毁。大量物资、文物被日军劫掠。城内外连烧七天七夜,百分之九十以上房屋被毁,日军进城后见人就杀,在小北街杀20余人,在小东门外的皇家湾河滩杀50余人,还将从平湖、嘉兴抓来的民夫关进广生当铺烧死,事后清理废墟时清出尸骨500余具,日军攻占长兴县城后,华中方面军司令部移驻长兴,司令官松井石根驻汽车站附近杨菊山家,后来进驻此为跳板,全面进攻南京,只留下了一个大队700多人,同进开始强制各地方势力及一部分国军俘虏参加伪军,为虎作伥。
一帮老百姓眼见前面有鬼子伪军,早就知道了鬼子伪军的可怕,也慌了神,很多人又开始往自己家里跑,直接跑回屋里,关上门,以为就可以躲得过鬼子的魔爪。
说起这红枪会,又名红学,亦称硬肚社,此会原为义和团的一个流派,清亡后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兵匪骚乱,农民出于自卫,所以很多人加入红枪会保卫家园。
最开始入该会者,每人备大刀一把,红缨枪一支,还要喝符水、念咒语,排练所谓“刀枪不入”的功法。到了后来,这支农民武装逐渐被地主豪绅控制,
红枪会是由民间各种习练金钟罩功夫的刀会组织演变而来的,曾在清末混乱时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匪保乡作用,“由于其借助传统教门的组织形式和会道门法师——老师的法术来加强战斗力和凝聚力,从而具有了会道门的诸多特点。又因其成员多以系有红缨的长矛为武器,故先得‘红枪会’之名。
红枪会会员之间,一律平等相处,没有明显的地位高低之分,这是它区别于其他会道门的一个显着特征,同这个时期的许多会道门组织一样,红枪会供奉的神灵也是五花八门,种类奇多。从神话中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孙悟空,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关羽、张飞、诸葛亮、黄天霸等不胜枚举。祭神是红枪会很重要的活动,红枪会每次打仗之前都要进行焚香祷告、设坛降神的仪式。
红枪会的组织形态似教非教、似团非团,内部结构比较简单。其最初多以自然村镇为单位,设立基本组织——学堂(又叫香堂),每一学堂设一学长,由本村德高望重者担当,主持会中大小事务。学长负责聘请老师,传授吞符咒、练拳棒、焚香请神等技能,训练会员上阵作战等。每个学堂配有几名办事人员,负责掌管会中粮米财油、购置杂物、布置会坛、对外联系,掌理会中人事等各项事务。红枪会的会员多为本村乡亲,且多数都沾亲带故,故而打仗时,均能彼此照应,同仇敌忾。
随着其组织规模的扩大,红枪会出现了“团”一级组织,红枪会的“团”由若干个学堂组成,首领为团长、团师或学长。到后来,出于各红枪会组织联合作战的需要,团以上又出现了“联合总部”或“总指挥部”,管辖一县或数县的红枪会。再后来,在抗战期间,红枪会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组织结构上曾作过一些调整,部分红枪会原有的学团组织改变为分队、中队、大队、联队或纵队等,其首领也分别成为队长、团长、旅长、总司令、总会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