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对于双方里应外合灭掉威化岛清营的安排,在石宋二人看来,多少有点拖泥带水不爽利。
石宋二人害怕夜长梦多, 担心时间拖久了横生枝节。
他们本想在初六的后半夜或者说是初七的凌晨,就发动兵变的。
因为从江面上的重炮阵地拖拽回来的七门重炮,现如今就在宋国辅位于威化岛最南端的营地里面。
只要杨振答应出兵接应他们,他们随时可以掉转炮口勐轰耿仲明所在的营盘。
但是杨振的安排,却是在初七的后半夜。
接下来的一个白天,会不会生出别的变化,那可就不好说了。
直到他们忍不住开口询问俞海潮,镇江堡城中的兵马为何要等初七夜才能行动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原来是他们先前存的那点小心思造成的一个意外后果。
之前他们叫人投递入城的投诚书信里面,并没有写清楚镇江堡外围清虏大军发生的种种重大变化。
比如黄台吉已经离开军前的事情。
比如正黄旗、镶黄旗的巴牙喇营、阿礼哈超哈营以及大批跟役厮卒已经离开军前的事情。
再比如恭顺王孔有德所统领的那些两红旗重炮牛录,也都已经离开军前的消息。
他们都没有写在那封投诚书信里。
一来,这些事情都是他们这个地位的章京们知道的绝密军情,一旦投递书信的过程出现意外,他们想甩锅都甩不出去。
二来,这些绝密军情可是他们投诚以后准备拿来当见面礼立功请赏的重要本钱,在确定杨振那边接纳他们之前,他们也不会轻易吐露出去。
所以,在他们派人投递入城的书信里,对镇江堡城外发生的重大的军情变化,只字未提。
这么一来,杨振所做出的的决定,自然是缩手缩脚,畏首畏尾。
搞清楚了这一点之后,石宋二人暗自后悔不已,当即便将先前不肯说出的清虏大军重大变化,告诉了俞海潮。
并敦请俞海潮尽快赶回镇江堡城中去,将实情告知杨振,趁着天还没有亮,还有机会立刻派大军出城对威化岛发动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