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历史军事>大明新命记> 第五六三章 水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六三章 水土(3 / 4)

但是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在杨振后世的经验里面,东北地瓜的种植,大多是四五月份的时候种植,九十月份的时候收获。

而且,这还是阳历的时间。

若是按照农历的时间计算,那大概是四月前后种,中秋节前后收,地瓜在东北的一季生长期长达四个月左右。

就生长期过长这一点来说,的确与江南湿热之地大为不同,但对杨振来说,他是知道这一点的。

既然知道了,那就不是问题了。

对他来说,即便明末的气候异常,平均气温偏低一些,那大不了就改在农历五月以后种好了。

想到这里,杨振顿时觉得,徐光启在京畿等地试种番薯没有大获成功,很可能是因为崇祯年间大明朝的历法与气候不相适应,已经严重滞后了。

由此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接下来徐光启不搞农业实验,而去搞历法改革去了。

“也好,金海伯毕竟是一片公心,这个忙,本部院不能不帮。而且,凡事总要试过,才能知道结果嘛。若金海伯能取得成功,那么将来辽西,也可以募民屯种金薯了,哈哈哈哈……”

洪承畴见杨振不肯死心,当下也不再劝,反正对他来说,这个事情不算坏事。

虽然他并不看好,但若杨振能够成功,那对他来说,也算得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至少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彼此在辽饷分配的冲突,就会少一些了。

洪承畴今晚约谈杨振的目的,虽然没有全部达成,但基本不算落空,又见杨振的交换条件这么简单,心情一时大好。

他哈哈大笑了一阵之后,说道:“也好。本部院自从及第以来,也是多年奔波在外,一直勤于王事,乃至忠孝不能两全。今番借着这个机会,派个人回去闽中一趟也好。”

说到这里,洪承畴捋着胡子想了想,看着杨振说道:“福建巡抚萧奕辅,本部院倒也认识,稍后给他修书一封,金海伯遣人求购金薯之事,定无问题。但是,金海伯若只购金薯,而无人教种,则事必不成。”

洪承畴说完这些话,突然转向一直袖手侍立一旁的洪承撰,说道:“闽东长乐教种金薯的陈氏父子如今可还在?”

洪承撰见问,当即躬身答道:“回部院大人的话,那最先教种金薯的陈振龙,早已过世多年了。其子有叫陈经纶者,如今子承父业,四处教人种薯,售卖金薯种苗牟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