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自问勇武过人,无论是再谁的帐下都肯定能有出头之日,可要是压根就用不上他呢?
严绍的名头固然不小,虎踞青州,就连甘宁也听说过他的名头。可是这年月之后水军,却还没听说过什么海军啊…
的确,汉代其实已经有相当的造船技术了,不然日本那边也不会派人来中原。但是这个时代的造船技术跟航海技术其实都不怎么靠谱,使得沿海的船只通常只有小规模的渔船,连带着几乎整个沿海地带都没什么威胁可言,自然也就不需要去组建什么海军了。
少数的威胁,也只是来自于海贼而已…
但是跟同时期的江贼相比,海贼的威胁无疑要小上很多。毕竟海贼吗,肯定是靠着掠夺吃饭的,总不可能指望他们去寻找什么宝藏吧?
偏偏这一时期的海上贸易并不怎么发达,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稀少,指望靠海吃饭,这些海贼都给饿死。东汉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三次规模比较大,但是却相当冷门的海贼,一个是作为黄巾先驱的张伯路。
张伯路为东汉中期寇略沿海九郡的‘道巫’海贼,此人以早期天师道(道巫)为精神号召,自称‘天帝使者’,以渤海海岛为据点,于109年至111年间抄略幽、冀、青三州的沿海地区,以三百余人与勃海、平原的刘文河、周文光义军联合进攻厌次(今山东惠民东)、高唐(今山东禹城境),冠五梁冠、佩印绶。被青州刺史法雄、御史中丞王宗发幽冀兵消灭,张伯路本人最终被辽东人李久斩杀。
第二个则是管承,为东汉末年青州长广郡地方豪强,家有徒众三千家(《三国志何夔传》),和钜鹿张角一样,是典型的东汉地方小豪强,信奉汉末民间宗教天师道。
三张为首的黄巾起义被平定后,天师道仍旧在民间有很强的号召力,并且有很多黄巾余众趁着董卓与关东牧守之间的战争之机再度以黑山、白波、大贤等名号割据一方,管承便趁机控制了其族所在之青州长广,并且在崂山东北的管彦岛拥有‘海贼基地’。
青州作为幽州、冀州、兖州、徐州之间的要冲孔道,先后或同时被公孙瓒集团(田楷、刘备、孔融)、袁绍集团(臧洪、袁谭)、曹操集团(何夔、孙观)等在袁绍与公孙瓒之争及袁绍与曹操之争中分割控制。青州管承在与黑山张燕会师被公孙瓒挫败后,便借用这种局势,在长广割据了十年左右。
官渡之战后,长广太守何夔一直作为曹操集团的代表抚绥管亥,直到彻底消灭青州袁谭、并州高干以及屡屡反叛的昌豨之后(206年),曹操才亲帅张郃、乐进、李典将管亥赶出长广陆地,管承最终退守管彦岛,其后代管彦在晋代仍旧以其家族海贼岛为地方豪强,并与王褒交好。
至于最后一个,则是东晋时期的孙恩。
孙恩为东晋末年五斗米道教主孙泰侄子,五斗米道世家。398年,孙泰因趁机作乱被杀,孙恩便逃亡舟山群岛,与教众一同伺机复仇。
中古的海贼源自陆贼,汉末魏晋海贼的运作模式基本与同时期的山贼、蛮、山越相同,只不过是将内陆山谷、坞堡换做近海海岛,论其组织形式,应当也是地方豪族部曲的形式。
这些‘贼’(土豪)之所以无法在陆地跻身,与那些无法在农耕沃土跻身的山越、山贼一样,大抵因其虽然豪霸一方,却无世传经学、官宦阀阅以及玄谈清名,从而无法成为同时期占据政治中高层的门阀望族,也便只能被参与到各个政权中的中高阶望族驱赶到深山近海了。
早期道教之所以在这些海贼、山贼(黑山大贤、巴蜀米巫、皖山天师道)中很流行,以至于上述三大中古海贼团都是早期道教教团,也是因为‘贼豪’处于地方豪族的下层,与民间信仰接近,也便接纳了汉末以来在民间很受欢迎的天师道、五斗米道等‘道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