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为表,条条框框,束缚人心;规矩在里,道德为辅,维护侠义。”
“很可惜,封禅时代虽然终结,但是封禅时代的残党还活着好好的,而且他们始终霸占着法脉这一条文脉,从来没有松过手。”
“你的意思是赴戎机,就是从法脉脱身而出?”
“要不然,诸位认为赴戎机是从哪里来的人手?”
“靠他们自给自足?别搞笑了,封禅时代的脏辫子时代已经证明了,闭门造车只会自取灭亡。”
“一国双帝,九王八十一侯,上设元帅将军,中封校尉统领,下列都统教习,赴戎机以法治国,以忠义安民心,可不是只会一昧造反时代的莽夫。”
“而且,赴戎机的武夫也好,教习也罢,与我安如山的学士在学问一事相差无几。”
这句话是李成蹊说的,而且是笃定不疑。
“没错,赴戎机的窃夫按照学子等级来说,最不济也是童生水准。”
“你们要知道一村三年只能有一个童生,也就是说赴戎机的每个窃夫不仅要学的本事,也要练好本事,别看你们在外打窃夫轻而易举,那是因为你们出身不凡,普通武者遇到窃夫,好几个加在一起,都未必是窃夫的对手,毕竟都是出自名门大派,武功体系都是相对完善。”
李成蹊咳了咳嗓子,展墨年华才回过神来,“第四就是名脉,这条文脉重视养望,本来与我墨脉是同系连枝,但是后来文脉大贤发现,名脉跟着墨脉发展下去,门下弟子除了养望,还是养望。”
梁为夏捂着脸说道,“我懂,封侠的名是一平如洗,是两袖清风,是只留清白在人间的名,但是那两条封禅时代盛行的文脉都能帮助名脉风生水起,细数封禅时代的名将谋士,基本上都是师出有名。”
“所以,名脉在这个时代已隐约想要另扶明君。”
“第五,也是赴戎机的第二条主脉,或者说整个封禅时代最强的一脉,虽然从来没有真正自成一脉,立国立世,但这条文脉从来没人敢轻视。”
“你说的是兵脉吧,是相对于其他脉络出世最晚,但却最于世危害最大的兵脉。”
“拥兵自重、穷兵黩武、兵荒马乱,每每提及兵脉,后世封侠都心有余悸,然而这条文脉人数不多,但信仰者极多,连向往侠义之脉的学子也对此脉多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