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礼》有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故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民有小罪,必以其善以赦其过,如死使之生,其善也,是以上下亲而不离。故惠者政之始也,政不正则不可教也,不习则民不可使也。’”
“《荀子》亦有言:‘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如今你我临郡,自当严晓郡国子民,重申《律令》,使其知错而能改之,乃称大善!若教而后犯,则必诛之而不赦!”
话已至此,颜良连连搬了圣人的言论出来,辛毗也从中细细体悟出了几分道理,更隐约明白了颜良的想法。
辛毗问道:“明府可是要与颁布禁绝与贼人交通的禁令一样,在国中颁布清查隐户隐田的政令?然后对拒不配合的豪大家施以严惩?”
见辛毗不再坚持蛮干,颜良笑了笑道:“然也,不过此政令面向的是郡内广大士族大家,这措辞还当仔细斟酌一番。”
辛毗道:“府君所言甚是,那依府君之意,当要注意哪些?”
颜良一听辛毗这是要现在就拟出政令来,不免懒癌发作,说道:“辛君与我乃是丞、尹,又何必为此些政令条例之事操心,自有一应吏员们草拟,你我难得出来,且观一下此地风物,权作郊游了。”
辛毗闻言一哂,心道自己的确太操切了些,说道:“明府方从钟灵毓秀的黑山之中归来,却仍有上佳的兴致看这乡土风情?”
颜良叹道:“别提了,什么钟灵毓秀,我看是穷山恶水多刁民才是。对了,此地乃栾城治下,又名武子乡,可是与晋上卿栾武子有瓜葛?”
辛毗道:“或是有关,方才老农言看栾氏眼色,或是栾氏后人居于此处。”
几人离开了老槐树下,来到那处麦场里,向先前的老农问询,老农道:“此处大族正是栾氏后人,那处有一丘曰栾武台,其上有栾武祠,贵人可去一观。”
随着老农所指,果然在不远处有一处土丘,颜良等人便欣然而往,登台观瞻。
汉时佛教未昌,道教亦未曾大兴,各地所建祠堂多是朝廷下诏与各地政府牵头设立的祠堂,如祭祀尧帝的“尧庙”、祭祀尧母的“灵台祠”、祭祀山神的“三公山祠”、“毋极山祠”等等。
然而,与官建祠堂相比,更多的则是被官方称之为“淫祠”的私立祠堂,其中有祭祀先祖的,也有祭祀英烈的,也有祭祀河伯、灶神等各式各样神祗,眼下颜良等人来到的栾武祠便是祭祀先人的祠堂。
在栾武台之下,有一处草舍,颜良等人欲要登台的时候,居然还有人从草舍中出来阻止,言是此处的守庙人。
颜良等人自然没有报上真名,只是托言途径此地,慕名来游。
那人见几人衣着华贵,自知非是等闲人物,便殷勤地引着众人上了土丘,拜谒栾武子祠。
来到栾武台上,颜良观这祠堂也就等闲,谈不上有多特殊。
祠堂的正门前立着一方石碑,以书栾武子昔日生平,内中竖着一塑栾武子的雕像,祠堂壁上画着一些绘画,描绘着栾武子当年的一些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