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毗显然也清楚这个情况,说道:“此弊积年已久,非是一朝一夕所成,然下吏既然忝为常山长史,自当革除此弊,不使人口、田土私下隐匿,竟致国家赋税凭白流失。”
看着振振有词的辛毗,颜良亦觉自己昔日小看了他,因着辛毗的意思要彻底清查隐户隐田,这无疑是要与常山本地所有豪族大家为敌。
大汉朝有两类人最有钱,一是商贾,二便是豪族大家。
商贾本身地位低下,空有资财,故而要托庇于地方官员和大族。
先前颜良拿盐铁酒专营权下手,把这最赚钱的三门营生改为授权经营,很是得罪了不少商贾,但商贾们被断了财路也只能抱怨抱怨,老老实实参与竞标。
也有一些商贾或因利益受损,违反了颜良的禁令向黑山贼贩运物资,结果这些商贾被一一查抄,如今还关在郡狱之中。
豪族大家就不一样了,他们本身就是地方冠族,多有子弟出仕郡县,牢牢占据着地方上的吏员位置。
后世有句俗语叫“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这话放在汉朝也是如此。
无论是郡国一级的国相、太守、长史、郡丞,还是县一级的县令、县长、县丞、县尉,都是外地来的流官,干上几年就会被调走。
郡县中的吏员虽然也任任免免,上上下下,但总是脱不出地方上的这些豪族大家。
如今郡中的隐户多是受到这些豪族大家的托庇,而隐田不出意外也都在豪族大家的控制之下。
也只有控制了基层吏员的豪族大家们,才能把这些隐户隐田给藏得天衣无缝,不出差错来。
若是彻底清查积弊,不正是要抄这些豪族大家的老底么?
辛毗若真个这么做,那他手下的吏员们估计也难以避免被牵涉其中,到时候有多少人肯为他做事,又会有多少积弊被真个查出来?
辛毗见颜良久久不说话,神情严肃地问道:“明府可是心有顾虑?惧怕豪大家反抗而不敢为之?”
颜良闻言哈哈一笑道:“哈哈哈!长史言重了,颜某对上曹贼数万大军亦不曾皱过眉头,对此些事情,又怎会怕了。”
辛毗闻言稍稍展颜道:“既然明府准允,辛某愿亲自督办此事,不查个水落石出誓不罢休。”
颜良来到先前农人们休息的地方,择了一方大石坐下,示意随同诸人也一起坐下歇息,然后问道:“如果长史督办此事,有何方略,可否说来我听听?”
辛毗道:“提前开展案比,择精干吏员逐县逐乡一家一户检视,一亩一丈核验。”
颜良点点头道:“此亦题中应有之义,若是查出有隐户隐田,长史又打算如何处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