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掾闻言一凛道:“下吏自是晓得,下吏已经有所计划,由于本次县校入学考试,原本学子都放了春假,县校的校舍空了出来,下吏准备在六山学院入学考试前五天,把本县参考学子全都集中到县校中居住,又下吏与众教习最后指点,考试前一天,由县中派车马护送去三公山待考。”
马岳点点头道:“既然你安排周全了,那边放手去做,但凡有何所求,尽皆可提出来让县中解决,争取让本县学子多一些人入学,我等也好面上有光。”
五官掾道:“下吏知晓,定不负县君冀望。”
却说如今的常山境内学校分为三级,即是六山学院,各县县校与各乡乡庠,便好似后世大学、中学、小学一般。
乡庠是适龄孩童都可免费免试入学,在乡庠中主要学习孝经、算术,也辅之以体锻、常识、时事。
受过乡庠学习的学子,可以参加如今天石邑县校内进行的入学考试,通过者可以进入县校学习五经与更深奥的算术。
而六山学院这样的高等学府,则需要至少获得县校的考核之后,方才可以报名参考,通过者进入学习。
若比之于后世,乡庠考县校大约等同与中考,县校考六山学院,大约等同于高考。
不过由于各地乡庠、县校都刚刚恢复,六山学院也刚刚兴建完毕,并没有那么多符合要求的考生。
所以最初对于考生的要求就放宽了不少,只要获得乡庠、县校教习的初步考核,就可以参加下一级的学校入学考试。
按说这样一个新的升学途径本应该颇多争议,尤其是那些本身有家学传承的大族,其子弟本不用到外边求学,自家家就有族学,也未必看得上乡庠县校。
然而颜良大力推行免束修(学费)、免费餐食(学杂费)的免费教育,影响力实在太过巨大,那些爱惜名声的士族绝对不会在这个原则问题上与颜良唱反调,不然还不得被那些想家中子弟上学而不得的老百姓们给骂死。
颜良更是抛出了杀手锏,他宣称一年之后,常山国上自国相府,下至县、乡,所有现有官吏和新募官吏,均至少需要通过县校的毕业考试,也就是没中学毕业,你都当不了官吏。
当然,颜良也不会一棒子打死,毕竟在郡县之中,许多人都一把年纪,为吏数载、十数载、数十载,绝对不可能让他们再回到学校里去读书考试。
所以他设置了一个年龄界限,但凡二十五岁以下的官吏,不管是现在在职的,亦或是新辟的,都需要有县校文凭,而二十五岁以上的在职官吏,以及在野有德高人,则不在此限制之内。
就为了这个杀手锏,常山境内的大家大族们也只得捏着鼻子忍了,毕竟各家子弟日后还是要出仕郡县的嘛,若是真个不参加考试你必须等到二十五岁之后,才有机会出仕。
这年头也讲究一个“出名要趁早”,很多年轻人十六七岁就在郡县中任事,二十五岁都已经举孝廉了,各地大族也不愿意自家子弟起步比别人晚。
更何况,通过县校的毕业考试不代表你必须入学,只要你学识达到要求,报名参考通过即可,这更让那些不愿与寒门黔首混杂在一起的大族们没了顾虑。
就这样,颜良初步实现了常山境内的学制改革,也潜移默化地改易了官吏选任制度,走出了从辟除制度到考试制度的一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