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开启支线任务的颜益伪装在商队之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了襄阳城外。
襄阳一地自春秋时期便建有城池,不过当时并非用作民用,而是用作军用,名曰北津戍,乃是楚国为了控扼此处码头要津的军城。
随着秦汉先后混一宇内,中原各地的军事要津统统失去了作用,北津戍因着南北通衢而渐渐发展繁荣,聚集了大量人口。
汉高祖六年,于襄水之阳新建襄阳城,始设襄阳县,从此有了如今的名字。
原本襄阳城只是南阳郡与南郡交界处的一个繁华大城,其政治意义尚未凸显。
而在刘表为荆州刺史后,以为武陵郡内的汉寿县太过偏远,不利于与中州联系,遂移镇襄阳,才使得襄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荆州第一城。
不得不说,刘表的眼光十分独到,襄阳四方通衢,商旅辐辏,周边皆是沃土,民人广聚,又控扼汉沔,有天险为凭,的确是坐地自守的上好根据地。
当时宇内形势错综复杂,不说远的,便是荆州境内亦存在多股势力。
袁术为了避祸,从雒阳南下南阳,虽然董卓为了表示与袁氏和解,表袁术为后将军,但袁术接下了官职,却拒不北返,而是在南阳招兵买马准备勤王。
袁术虽为后将军,然并无征调当地兵员,辖制当地官员的权限,不过袁氏四世三公,家又在汝南,对南阳的影响极大,地方上有不少人响应。
当时的南阳太守张咨却对袁术侵夺他权限的行为有所不满,但也碍着袁氏的名声不敢明面上抗衡,只是并不配合。
袁术骄横惯了,哪里容得下地方二千石忤逆,遂指使长沙太守孙坚以牛酒礼咨,诱张咨明日赴军营答谢。
孙坚设下酒宴,诱缚张咨于帐中,使主簿审问张咨为何不修道路,不供军资,最后竟于军门前斩之。
张咨既死,郡中尽皆震栗,无求不获。
孙坚到鲁阳,以南阳献之,袁术遂报纸以李投之以桃,表孙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
刘表到荆州是在这些事情之后,接替的更是被孙坚先一步杀死的荆州刺史王叡。
面对袁术、孙坚这对要名望有名望,要武力有武力的对手,他哪里敢有什么脾气,只得捏着鼻子看着荆州首郡南阳为袁术霸占。
好在袁公路乃是当代作死小能手,没过多久就把自己给玩残了。
他眼高于顶,认为从兄袁绍不过一婢生子,竟然夺了他袁氏嫡子的风头,于是处处与袁绍作对。
当时袁绍想要拥立宗室大司马刘虞为帝,抗衡董卓立的刘协,想要获得袁术的支持,袁术竟然不顾同盟,托以公义不肯同,断然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