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历史军事>三国求生手册> 第341章 南土名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1章 南土名士(2 / 4)

颜益代为解释了一番六山学院的设置来由及种种优厚政策后,又说道:“族兄听闻大量中原士人汇集荆州,使得此地文风灿然,便欲在此地延揽一些饱学之士前往常山传授圣贤之学。当然,也欢迎各地好学之士前往学习,所有学子均能得到学院的补助,不用担心生活无着。”

杜畿讶异道:“颜府君好大的手笔,若六山学院得以建成,天下好学之士又多了一处钻研学问的所在。”

颜益顺势道:“伯侯先生所言甚是,在下从并州南下时,冀州大儒子明公已经在准备行装即将东行,而康成公高足崔季珪,公孙文理等人已在常山,若再邀些饱学宿儒前往,将更增颜色。若伯侯先生有意,亦可至常山一观,与众天下同道交流一二。”

杜畿自然听出来颜益言语中隐含的招揽之意,不过他却仍有些犹豫。

他从年轻时就极有抱负,曾在担任郡功曹试守郑县长的时候大有作为,因此被举孝廉,担当过一郡府丞。

天下大乱之后,杜畿避地荆州,虽也想一展身手,但始终融不进刘表的圈子之中,所以才举家北返。

若只是甘心研究圣贤之学,他在荆州也同样做得到,章陵人宋忠、东莞人綦毋闿等人就在刘表的授意之下大兴学政,但杜畿之志显然不止于此。

而颜良虽为二千石常山相,比之袁绍、刘表等人权势还是大有不足,又能给他提供什么优厚美职,发展前景呢?

不过究竟方受颜益等人援手之恩,也不便断然拒绝,只引开话题道:“若公利意欲结交此地名士宿儒,余倒可代为引介一二。”

颜益欣喜应道:“在下方到荆州,正苦无头绪,若伯侯先生愿意指点迷津,益不胜感激矣!”

杜畿道:“眼下荆州士人虽多,然隐隐以数人为首,其中南阳宋忠、琅邪綦毋闿、颍川邯郸淳见为刘镇南所用,颍川司马徽、襄阳庞德公、陈国颍容却隐逸山林不乐仕途。”

颜益听杜畿随口一说便提到了颜良书册中交代的几个人物,比如被标为四星的司马徽、庞德公,和标为三星的宋忠,虽然其他几人并未具名,但想必也是了不得的人物。

颜益道:“此数人在下亦闻名已久,还请伯侯先生继续分说。”

杜畿道:“宋忠为南阳大儒,始受刘镇南所托,为五业从事,主持学官,延引朋徒,博求儒士,宣德音,降嘉礼。琅邪綦毋闿等耆德故老亦负书荷器,自远而至者三百有馀人,使得荆州学风灿然。”

“颍川邯郸淳为扶风书家曹喜弟子,志行清洁,才学通敏,尤擅古文大篆,如今在刘表府上做客。”

“襄阳庞德公,德行素着,远性风疏,逸情云上,淡泊名利,寄情山林,刘镇南屡辟不至,亲往亦无所从。”

“颍川司马徽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又有观人之术,随口品题无不中地,如今客居襄阳,然亦不应征辟,唯与诸贤达交通,多有后进拜在其门下。”

“陈国颍容,博学多通,善《春秋左氏》,曾师事故太尉杨赐。郡举孝廉,州郡公府竟辟皆不就。初平中,避乱荆州,聚徒千余人。刘镇南以为武陵太守,亦婉言谢绝。”

“此数人乃荆州本地,乃至于南下士人之首脑,公利若欲于荆州有所得,若能得其中一二人称许,则事半功倍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